西周初年的鎏金岁月里,青铜耒耜破开沃土的声响,正应和着《周颂·良耜》的古老韵律。当周公制礼作乐的政治智慧遇见先民对土地的虔诚,这首镌刻在《诗经》中的农事颂歌,便从宗庙祭坛飘向了青青阡陌。
考古出土的西周耒耜青铜件,犹带"畟畟"深耕的痕迹,与《周礼·考工记》记载的"耜广五寸"相互印证。那些在岐山脚下躬身劳作的农人,以"俶载南亩"的仪式感开启春耕,恰如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中期"裘卫盉"铭文所载,王室对土地经营的重视已融入血脉。
青铜食器簠簋中盛放的黍稷,在诗中化作"其饟伊黍"的温暖画面。湖北随州叶家山出土的西周早期铜方鼎内,碳化的粟粒仍保持着三千年前的饱满,正是"黍稷茂止"的实物注脚。而"其崇如墉"的粮垛,与洛阳发现的战国粮窖遗迹隔空对话,见证着周人"万亿及秭"的丰收祈愿。
当祭祀的牛角"有捄其角"划过暮色,这件融合农事歌谣与宗庙雅乐的作品,最终在《毛诗序》"秋报社稷"的记载中找到归宿。它既是镐京郊外耒耜相闻的劳动号子,更是青铜编钟里回荡的永恒礼赞——在周人"以似以续"的传承中,将农耕文明的血脉,铸成了永恒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