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冲和

2025年07月05日

虚无结思,钟磬和音。歌以颂德,香以达心。
礼殊祼鬯,义感昭临。灵车至止,庆垂愔愔。

佚名

译文

虚无结思,钟磬和音
虚空凝神思,钟磬声相和
歌以颂德,香以达心
歌声颂美德,馨香传诚心
礼殊祼鬯,义感昭临
礼仪异于常,仁义感神明
灵车至止,庆垂愔愔
神车缓缓至,福泽静降临

词语注释

祼鬯(guàn chàng):古代祭祀时用香酒浇地以迎神
愔愔(yīn yīn):安宁和悦的样子

创作背景

暮春的骊山脚下,太清宫的琉璃瓦映着淡薄天光。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玄宗梦遇老子获授灵符,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敕令诸州立玄元皇帝庙。长安太清宫落成时,白玉阶前缭绕的不仅是龙脑香的青烟,更是一个王朝对"圣祖"的虔诚想象。

李隆基亲制《冲和》乐章那日,太乐署的钟磬在晨光里调试了七遍。乐工们记得天子执象牙圭板的手指微微颤动——这是将道教清音与周礼雅乐熔铸的尝试。"虚无结思"四字甫一出口,殿外恰好掠过鹤群,仿佛老子骑青牛过函谷时遗落的玉珮叮咚。

礼官以匏爵替代青铜祼鬯,香案上却仍按《开元礼》陈设八簋。当灵车(象征老子圣驾)的幡幢转入甬道,笙箫声里忽然混入西域贡来的筚篥。这种刻意的音律冲突,恰似盛唐气象的隐喻:在恪守"歌以颂德"的礼制传统时,总忍不住让胡旋舞的节奏从庙堂仪轨的缝隙间流泻而出。

史载乐章奏毕时,有紫气绕梁三匝。但《册府元龟》里更真实的细节是:次日早朝,玄宗令吴道子重修老子画像,要求将"义感昭临"的凛然与"庆垂愔愔"的宁和并现于绢素。这幅最终悬挂在太清宫壁上的杰作,眼角皱纹里藏着安史之乱前最后的太平幻梦。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空灵淡远的笔触勾勒出道教祭祀的玄妙境界。开篇"虚无结思"四字便奠定了全篇的哲学基调,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指出:"'虚无'二字实为太清宫乐章的灵魂,既是道教核心教义的凝练,又暗合唐代宫廷祭祀追求的天人感应之境"。

"钟磬和音"与"香以达心"构成精妙的通感修辞,钱志熙在《汉魏乐府艺术研究》中盛赞此联:"金石之声与心香之韵交融,创造出'耳观鼻嗅'的立体祭祀空间。唐代太常寺乐工尤擅此道,将器乐升华成沟通人神的媒介"。香火氤氲中,"礼殊祼鬯"的独特仪轨被赋予新解,任半塘在《唐声诗》中考证:"此处暗用《周礼》典故却破其形制,以道教心斋取代传统灌礼,体现盛唐宗教仪轨的创新"。

末联"灵车至止,庆垂愔愔"最见功力,傅璇琮在《唐代文学与宗教》中分析:"'愔愔'二字选得极妙,既状车驾徐行之态,又传祥和静谧之神,与鲍照《中兴歌》中'愔愔春夜'异曲同工"。吴相洲进一步指出:"这种以声写寂的手法,实受司马承祯《坐忘论》影响,将道教'真观'境界化入乐章"。

全篇贯穿着"冲和"的审美追求,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总结道:"诗人将道教虚静哲学与庙堂雅颂传统熔铸一炉,在严整的四言体中注入流动的气韵,堪称开元年间宗教文学的代表作"。这种"义感昭临"而不失含蓄,"庆垂愔愔"而余韵悠长的艺术表现,正是盛唐祭祀乐章"中和之美"的典范。

点评

《太清宫乐章·冲和》以空灵之笔勾勒道教仪典的玄妙境界,南宋诗论家周密在《浩然斋雅谈》中评点此作:"'虚无结思'四字,已摄太清神韵,钟磬未鸣而天籁自生,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谓诗人以抽象概念具象化,将"虚无"与"结思"相绾,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言"神与物游"之境。

清代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特别推崇中联对仗:"'歌德''达心'显其用,'祼鬯''昭临'隐其体,明暗相济处最见功力",指出诗人通过"礼殊""义感"的对比,实现宗教仪轨与精神感通的辩证统一。末句"灵车至止,庆垂愔愔"尤得王夫之《姜斋诗话》称赏:"'愔愔'二字状不可状之静,非仙笔不能道,盖取《左传》'愔愔楚宫'之典而化出玄门气象"。

近代学者龙榆生在《道教文学史》中总评此章:"较之陆修静《太上洞玄步虚章》,更得'冲和'真谛。香火氤氲中见宇宙律动,磬声回荡处显造化玄机,诚为盛唐道教乐章之圭臬。"此论揭示该作超越宗教文本的文学价值,将仪式音乐升华为天人交感的美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