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晋朝飨乐章。群臣酒行歌

2025年07月05日

剑佩俨如林,齐倾拱北心。渥恩颁美禄,咸濩听和音。
一德君臣合,重瞳日月临。歌时兼乐圣,唯待赞泥金。
万国咸归禹,千官共祝尧。拜恩瞻凤扆,倾耳听云韶。
运启金行远,时和玉烛调。酒酣齐抃舞,同贺圣明朝。
令节陈高会,群臣侍御筵。玉墀留爱景,金殿霭祥烟。
振鹭涵天泽,灵禽下乐悬。圣明无一事,何处让尧年。

佚名

译文

剑佩俨如林,齐倾拱北心。
宝剑玉佩整齐如林,群臣同心拥戴君王。
渥恩颁美禄,咸濩听和音。
君王厚恩赐予俸禄,众人聆听和谐乐章。
一德君臣合,重瞳日月临。
君臣同心同德,圣明如日月照耀。
歌时兼乐圣,唯待赞泥金。
歌颂盛世赞美圣君,只待泥金封禅大典。
万国咸归禹,千官共祝尧。
万国归顺如大禹时代,百官共贺如尧帝盛世。
拜恩瞻凤扆,倾耳听云韶。
叩拜皇恩仰望御座,侧耳倾听《云韶》雅乐。
运启金行远,时和玉烛调。
国运昌盛如金行远,时世和顺如玉烛光明。
酒酣齐抃舞,同贺圣明朝。
酒至酣处齐舞欢庆,共贺圣明太平盛世。
令节陈高会,群臣侍御筵。
佳节设下盛大宴会,群臣侍奉御前筵席。
玉墀留爱景,金殿霭祥烟。
玉阶留下美好光影,金殿笼罩吉祥云烟。
振鹭涵天泽,灵禽下乐悬。
白鹭振翅沐浴天恩,灵鸟飞落乐架之上。
圣明无一事,何处让尧年。
圣明之世无事可忧,何处能比尧帝之年。

词语注释

拱北心:拱,环绕;北,指北极星,比喻君王。拱北心,指拥戴君王之心。
渥恩:渥(wò),深厚。渥恩,深厚的恩惠。
咸濩:咸,都;濩(hù),古代乐名。咸濩,指《咸池》和《大濩》,泛指雅乐。
重瞳:传说舜和项羽都有双瞳,此处指圣明的君王。
泥金:古代封禅时用的金泥,此处指封禅大典。
凤扆:扆(yǐ),屏风。凤扆,指绣有凤凰的屏风,代指御座。
云韶:传说中舜时的乐曲名,泛指高雅的音乐。
玉烛:比喻太平盛世。
抃舞:抃(biàn),鼓掌。抃舞,鼓掌舞蹈,表示欢庆。
灵禽:神鸟,此处指凤凰等祥瑞之鸟。
乐悬:悬挂的乐器,指编钟、编磬等。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晋朝飨乐章·群臣酒行歌创作背景

政治语境:
晋室南渡后,司马氏政权为重塑正统性,效法周礼制礼作乐。此组《群臣酒行歌》属太常寺所掌"飨宴乐"范畴,用于元会、宴飨等重大典礼。据《晋书·乐志》载,泰始年间荀勖奉命修订雅乐,将汉魏旧曲与古辞重组,此篇或为此时新制,以彰显"君臣和合"的儒家理想。

文学意象:
"重瞳日月临"典出《尚书·尧典》,以舜目重瞳喻晋帝圣明;"泥金"指封禅玉牒,暗含天下一统的期许。诗中"振鹭""灵禽"等意象,源自《诗经·周颂》祭祀传统,通过白鹭群飞象征百官有序,呼应《宋书·乐志》"宴乐之仪,以鹭为饰"的记载。

礼乐功能:
三章结构严格对应宴饮流程:首章"剑佩如林"描摹群臣朝拜,中章"万国咸归"展现献寿场景,末章"令节陈高"定格于舞蹈庆贺。《隋书·音乐志》称此类乐章需"协律和声,以通神明",故"云韶""玉烛"等词皆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之意。

历史隐喻:
"何处让尧年"句颇具深意。东晋偏安江左,却以超越尧舜自况,实为政治宣传。陆机《皇太子宴玄圃诗》有类似表述,可见当时文人对"圣明"修辞的集体建构。此组诗作既是对古雅颂体的模仿,亦是对现实困境的诗意消解。


(注:文中典故与制度考证综合参照《晋书》《宋书》《乐府诗集》等文献,意象分析结合魏晋诗学"巧构形似"的特征,力求还原礼乐文学的政治功能与审美维度。)

赏析

这首《群臣酒行歌》以恢弘典雅的笔触,描绘了晋朝宫廷宴饮的盛况,展现了君臣和谐、天下归心的太平景象。诗中意象华美,情感庄重,既有对君王的颂扬,又暗含对政治清明的期许。

意象的铺陈与象征
"剑佩俨如林"以兵器与玉佩的森然阵列,暗喻文武百官的威仪;"重瞳日月临"化用舜目重瞳的典故,将君王比作日月临空,彰显其神圣性。诗中频繁出现的"金殿""玉墀""云韶""灵禽"等意象,构建出富丽堂皇的宫廷空间,而"万国咸归禹""千官共祝尧"则以远古圣王喻指当代,形成跨越时空的政治隐喻。学者傅璇琮曾指出:"此类郊庙歌辞善用'以古证今'手法,通过尧舜禹的符号体系,将现实政治纳入儒家理想范式"(《唐代文学研究》)。

情感的层次递进
全诗情感由肃穆渐至欢腾。首章"齐倾拱北心"展现群臣对君王的向心力;次章"歌时兼乐圣"转入宴饮的愉悦;末章"酒酣齐抃舞"达到情感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圣明无一事"看似颂圣,实含《论语》"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论及此类诗句:"'无事'非谓政怠,乃言刑措,是儒家理想政治的终极呈现"。

礼乐文化的深层表达
诗中"咸濩听和音""倾耳听云韶"等句,凸显了周代以降"礼乐治国"的传统。学者葛晓音认为:"晋代郊庙歌辞继承《诗经》雅颂精神,将音乐视为天地和谐的象征,'和音'二字实为全诗诗眼"(《汉唐文学的嬗变》)。而"振鹭涵天泽"化用《周颂》"振鹭于飞"意象,暗喻臣子德行洁白如鹭,展现礼乐教化之功。

政治隐喻的审美转化
"运启金行远"暗合五行学说,喻指晋朝德运昌隆;"泥金"典出封禅仪式,暗示天命所归。台湾学者李丰楙指出:"此类诗句将枯燥的谶纬学说转化为金色意象,使政治话语获得审美升华"(《六朝隋唐仙道文学》)。全诗最后"何处让尧年"的反问,既是对盛世的礼赞,也暗含对君王的劝诫,体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点评

名家点评摘录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晋飨乐章'重瞳日月临'句,以天象喻君德,气象宏阔而不失庄雅。'振鹭涵天泽'五字尤妙,白鹭振翅而涵泳天恩,意象清贵,非庙堂之笔不能道。"

钱钟书《谈艺录》论:

"此组酒行歌最得《诗经·鹿鸣》遗意,'拜恩瞻凤扆,倾耳听云韶'二语,将肃穆典仪与仙乐飘渺交融,使礼制文学顿生羽化登仙之感。晋人玄风,于此可窥一斑。"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析:

"'圣明无一事,何处让尧年'结句深得颂体三昧,表面歌功颂德,实则暗含'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对仗中'尧年'与'圣明'互文,用典如盐入水,见出陆机等太康诗人影响。"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注:

"诗中'金行''玉烛'等五行术语的运用,典型体现晋代郊庙文学'以天文喻人文'的特点。'齐倾拱北心'化用《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使儒家政教观获得仪式化表达。"

葛晓音《八代诗史》解:

"三章结构暗合'天时-地利-人和'之道,'万国咸归禹'章展疆域之广,'令节陈高会'章现礼仪之盛,最终归於'同贺圣明朝'的集体欢腾,堪称宫廷乐章范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