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气象氤氲的开元年间,玄宗皇帝于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首《雍和》便诞生于禅社首山的祭祀乐章中。彼时大唐国势如日中天,玄宗以"夙夜宥密"的虔诚姿态,将农耕文明最庄重的粢盛之礼与礼乐文明的八音之制熔铸一体。
史载开元十三年冬,玄宗率百官千乘东封泰山。当祭祀队伍行至社首山时,太常寺乐工奏响这套《禅社首乐章》,其中《雍和》作为"奠玉帛"环节的配乐,以"五齐既陈"对应《周礼》"五齐三酒"的祭器规制,"房俎斯荐"暗合《诗经》"笾豆大房"的古老仪轨。诗人将青铜时代的礼器铭文转化为流动的音律,让"惟德惟馨"的颂祷穿越《尚书》与《左传》的时空,最终在盛唐的祭坛上绽放。
那洁白的粢盛谷物与鎏金编钟交相辉映,恰似玄宗以"不敢宁宴"的谦恭,将三代礼乐与当代气象完美调和。当清越的颂声掠过社首山的松涛,一个王朝的文化自信便在这"尚兹克遍"的余韵中永恒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