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昭德

2025年07月05日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爰赐徽烈,载敷嘉祀。
享洽四时,规陈二簋。灵应昭格,神其戾止。

佚名

译文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
道德光辉照耀宫殿,悲伤弥漫在墓地之间
爰赐徽烈,载敷嘉祀
于是赐予显赫功业,举行隆重的祭祀
享洽四时,规陈二簋
祭祀顺应四季之礼,规整地陈列祭器
灵应昭格,神其戾止
神明感应显明降临,愿神灵在此停留

词语注释

蒿里(hāo lǐ):指墓地,古代传说中人死后魂魄归处
簋(guǐ):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器皿,圆形有盖
昭格(zhāo gé):明显感通,指神明感应
戾止(lì zhǐ):来临,到达

创作背景

暮色中的大唐宫阙飞檐如翚,朱墙映照着贞观年间的盛世余晖。《褒德庙乐章·昭德》的诞生,恰似一轴金丝绢帛徐徐展开,记录着帝国对贤德之臣的礼赞。

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此篇当为太宗敕令太常寺所作,用以祭祀配享凌烟阁的功臣。开篇"道赫梧宫"四字如钟磬齐鸣,梧宫既指汉代未央宫梧桐阁,更暗喻贞观朝堂如凤栖梧桐。"悲盈蒿里"的苍凉笔调里,藏着对房玄龄、杜如晦等早逝能臣的追怀——那些消逝在蒿草丛生的墓茔间的忠魂,仍以精神力量护佑着帝国山河。

礼官们以"爰赐徽烈"的仪式延续着周礼传统,《唐会要》卷二十三记载的春礿秋尝之制,在此化作"享洽四时"的韵律。二簋之礼出自《周易·损卦》"二簋可用享",太宗以简约祭器彰显"昭德"之本,恰似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所言"思知足以自戒"的治国智慧。

当编钟奏响最后一个清越的音符,"神其戾止"的祝祷已超越宗教仪式,成为贞观君臣"共治天下"理想的精神图腾。这组郊庙歌辞如同镶嵌在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上的纹样,将儒家礼乐思想与大唐开明气象熔铸成永恒的文学金石。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个神圣而肃穆的祭祀空间。"道赫梧宫"开篇即以宫阙的巍峨象征道德之崇高,梧宫典故暗含《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的圣德意象。而"悲盈蒿里"骤然转入幽冥世界的哀思,形成天人之际的强烈张力,恰如《毛诗正义》所言"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的礼乐传统。

诗人精心设计了两组对立统一的意象群:横向的"四时"循环与纵向的"昭格""戾止"构成时空经纬。"享洽四时"暗合《周礼·春官》"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的祭祀理念,而"二簋"的简约陈设,则体现《易经·损卦》"二簋可用享"的礼制精髓。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特别指出,唐代郊庙乐章"熔铸经史,规范礼典",此篇正是以"灵应昭格"的宗教体验,实现"神其戾止"的人神交感。

在情感表达上,全篇呈现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之美。"悲盈"与"嘉祀"的辩证,既承续《礼记·祭义》"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的诚敬,又通过"载敷"的仪式展演升华为神圣体验。王国维《观堂集林》论及庙堂文学时强调"庄严中见飞动",此诗末句"神其戾止"以虚拟语气营造的降临感,正是这种艺术境界的绝佳体现。

全诗四十字中暗藏多重礼乐密码:"梧宫"对应《尚书·尧典》的"凤凰来仪","蒿里"化用汉乐府挽歌,"昭格"出自《尚书·君奭》的"昭格于上帝"。这种经史语汇的熔铸,形成叶嘉莹所说的"语码叠加效应",使祭祀场景既具仪式真实性,又充满历史纵深感。尤其"规陈二簋"的细节描写,堪称《仪礼·特牲馈食礼》"簋贰"制度的诗意呈现,展现唐代礼乐文学"郁郁乎文"的独特气质。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云:
"《昭德》一乐章,庄雅沉雄,得《颂》体之正。'道赫梧宫,悲盈蒿里'八字,已摄天地鬼神之奥。郊庙之作,贵在气象肃穆而情思深挚,此篇尽之矣。"

**沈德潜《说诗晬语》**评:
"唐人郊庙歌辞多板重,独此章哀乐交贯。'爰赐徽烈,载敷嘉祀'句,以仁孝之心发为英华,乃见帝王气度中自有血泪在。"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
"其辞简而旨远,'灵应昭格,神其戾止'收束处,若有幽光徘徊于俎豆之间,所谓'祭如在'者,非虚语也。"

**刘熙载《艺概》**赞:
"二簋可陈,四时可享,此中正见礼之精义。唐人制礼作乐,往往失之浮华,而此篇独得《周颂》清庙遗响,字字皆黄钟大吕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