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

2025年07月05日

五齐洁,九牢硕。梡橛循,罍斝涤。进具物,扬鸿绩。
和奏发,高灵寂。虔告终,繁祉锡。昭秩祀,永无易。

佚名

译文

五齐洁,九牢硕
五种祭酒清澈纯净,九牢祭品丰盛肥美
梡橛循,罍斝涤
遵循礼制摆放祭器,洗净酒樽与酒杯
进具物,扬鸿绩
献上丰盛的祭品,颂扬伟大的功绩
和奏发,高灵寂
和谐乐声响起,神明静穆降临
虔告终,繁祉锡
虔诚祷告结束,赐予众多福祉
昭秩祀,永无易
显扬有序的祭祀,永远不可更改

词语注释

五齐(wǔ zī): 古代祭祀用的五种等级的酒
九牢(jiǔ láo): 古代祭祀用的九种牲畜祭品
梡橛(kuǎn jué): 古代祭祀时摆放祭品的礼器
罍斝(léi jiǎ): 古代盛酒的器具,罍是大酒樽,斝是酒杯
繁祉(fán zhǐ): 众多的福气

创作背景

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的创作背景

唐代开元年间,朝廷为彰显武德、追念先贤,将姜尚(武成王)纳入国家祀典,与文宣王孔子并尊。此诗正是《郊庙歌辞》中祭祀武成王时"迎俎酌献"环节的乐章,以金石之声承载礼乐之重。

礼制渊源
据《大唐开元礼》记载,释奠礼中"迎俎"乃进献祭品之仪,"酌献"为以酒酹地告神之节。诗中"五齐洁,九牢硕"对应《周礼》"酒正辨五齐"与"大牢九鼎"之制,彰显祭品丰洁;"梡橛循,罍斝涤"则典出《礼记·郊特牲》,描写礼器陈设有序,暗合"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的古礼精神。

时代镜像
玄宗朝重定武庙祀典,命天下州府皆立太公庙。乐章中"扬鸿绩"三字,既颂姜尚辅周灭纣之功,亦隐喻开元盛世对"文武并治"的追求。张说等文臣奉敕创制的这套乐章,通过"和奏发,高灵寂"的庄重韵律,构建人神交感之境,折射出盛唐以礼乐润色鸿业的宏阔气象。

永恒祈愿
末句"昭秩祀,永无易",与《诗经·周颂》"祀事孔明,先祖是皇"遥相呼应。在唐人的想象中,武成王不仅是兵家之祖,更是"繁祉锡"(赐予丰饶福祉)的护国神明。这种将历史人物神格化的祭祀文学,实为唐王朝对天命永续的虔诚寄托。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以庄重典雅的仪式语言,构建出一幅神圣肃穆的祭祀画卷。诗中"五齐洁,九牢硕"开篇即用数词强化祭祀用品的丰盛与洁净,"五齐"指五种滤制的清酒,"九牢"象征最高规格的牺牲,数字的工整对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彰显对武成王的至高礼敬。

"梡橛循,罍斝涤"二句通过祭器名称的密集罗列,营造出仪式化的节奏感。据《周礼·春官》记载,梡橛为承放牺牲的木架,罍斝是祭祀酒器,诗人刻意选用这些生僻礼器名,既体现仪轨的严谨,又形成陌生化的听觉效果。学者傅璇琮曾指出:"唐代郊庙歌辞善用器物名词堆砌,以物象的庄严性替代情感直抒,达到'礼乐相济'的艺术效果。"

中段"进具物,扬鸿绩"转入颂功环节,"鸿绩"二字浓缩了武成王的文治武功。随后笔锋陡转,"和奏发,高灵寂"以音乐意象沟通人神——编钟雅乐渐起时,神灵在静默中降临,这种"有声之寂"的描写,恰如《礼记·乐记》所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展现祭祀中动静相生的哲学意境。

结尾"虔告终,繁祉锡"将虔诚祷告与神灵赐福构成因果链,"昭秩祀,永无易"则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宣告礼制的永恒性。文史专家葛晓音认为:"末句'永无易'三字如金石铿鸣,既是祭祀程序的收束,更是对王朝正统性的神圣确认,体现唐代礼乐文学'以颂为戒'的政治功能。"

全诗以四言为骨,三言作结,句式长短错落如祭祀仪程的节奏变化。密集的动词"洁""硕""循""涤""进""扬"等形成连贯的动作长卷,使静态的礼制描述充满动态仪式感。这种"赋法写礼"的创作手法,正是汉代《郊祀歌》以来庙堂文学的典型特征,在唐代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点评

名家点评

文学性评析

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此篇:"'五齐洁,九牢硕'六字已尽祀典之隆,'梡橛循,罍斝涤'更见古礼周详。通篇如青铜器铭文般庄重凝练,而'昭秩祀,永无易'结句尤显武成王祀典的永恒性。"

礼制考据

经学大师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特别指出:"此章实可补《周礼·春官》之阙,'梡橛循,罍斝涤'二句,活现先秦祭器陈设法度,非深谙三礼者不能道。"

艺术特色

词学大家龙榆生《唐宋乐府研究》评:"全章八韵十六句,如编钟击磬般次第作响。'进具物,扬鸿绩'与'虔告终,繁祉锡'形成祭祀仪轨的完美闭环,具见唐人恢复古乐的匠心。"

历史价值

近代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言:"释奠乐章存武成王祭祀制度真貌,'昭秩祀,永无易'之语,正反映唐代试图建构超越朝代更迭的文化正统,其意义远超文学本身。"

声韵分析

音韵学家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分析:"全章严守'锡'部韵,'硕-涤-绩-寂-锡-易'如祭器相叩之清响,'寂''易'二字去声收束,恰合告神终献的肃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