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颂·駉

2025年07月05日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佚名

译文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高大健壮的雄马,放牧在遥远的郊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看那些骏马,有黑身白胯的,有黄白相间的,有纯黑的,有赤黄的,拉车奔驰气势雄壮
思无疆思,马斯臧
思绪无边无际,这些马儿多么优良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高大健壮的雄马,放牧在遥远的郊野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
看那些骏马,有苍白杂色的,有黄白杂色的,有赤黄色的,有青黑纹的,拉车奔驰有力
思无期思,马斯才
思绪无穷无尽,这些马儿多么有才华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高大健壮的雄马,放牧在遥远的郊野
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
看那些骏马,有青黑鳞纹的,有白身黑鬃的,有赤身黑鬃的,有黑身白鬃的,拉车奔驰络绎不绝
思无斁思,马斯作
思绪永不厌倦,这些马儿多么精神抖擞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高大健壮的雄马,放牧在遥远的郊野
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
看那些骏马,有浅黑带白的,有赤白杂毛的,有黑身黄脊的,有白眼圈的,拉车奔驰轻快敏捷
思无邪思,马斯徂
思绪纯正无邪,这些马儿多么善于奔驰

词语注释

駉(jiōng):形容马高大健壮的样子
坰(jiōng):遥远的郊野
驈(yù):黑身白胯的马
皇:黄白相间的马
骊(lí):纯黑色的马
彭彭:形容车马奔驰的雄壮声
臧(zāng):优良,美好
骓(zhuī):苍白杂色的马
駓(pī):黄白杂色的马
骍(xīng):赤黄色的马
骐(qí):青黑色有棋盘格纹的马
伾伾(pī):有力的样子
驒(tuó):青黑鳞纹的马
骆(luò):白身黑鬃的马
骝(liú):赤身黑鬃的马
雒(luò):黑身白鬃的马
绎绎:络绎不绝的样子
斁(yì):厌倦
骃(yīn):浅黑带白的马
騢(xiá):赤白杂毛的马
驔(diàn):黑身黄脊的马
鱼:眼圈白的马
祛祛(qū):轻快敏捷的样子
徂(cú):往,奔驰

创作背景

鲁颂·駉的创作背景

暮春的曲阜郊野,芃芃黍苗间传来马群悠长的嘶鸣。鲁僖公的仪仗自地平线缓缓浮现,青铜车辕折射着齐鲁大地特有的浑厚天光——这恰是《鲁颂·駉》诞生的历史场景。

据《毛诗序》记载,此诗作于鲁僖公(前659-前627年在位)盛世,彼时鲁国经隐桓之乱后重振纲纪,"复周公之宇"的僖公尤重马政。周制"邦国六闲,马四种",而诗中连举十六种毛色的骏马,其"彭彭""伾伾"的雄健姿态,实则是鲁国军事储备与礼制完备的象征。司马迁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特别记载僖公时期"修泮宫,复鲁旧制",这种复兴周礼的背景下,马群奔腾的意象便承载着对"思无疆""思无邪"的礼乐精神的追慕。

细究"在坰之野"的复沓吟唱,可见周公封国"土田附庸"的遗风。孔颖达《毛诗正义》指出:"牧于坰野,示不亵用也",那些驈皇骊黄的骏马既是军事力量的展现,更是"尊礼重农"的治国隐喻。当车轮声"绎绎"回荡在泗水之滨,诗人或许正遥想伯禽治鲁时"备物典策"的盛况,将马政的繁盛升华为对周德不衰的期许。

值得注意的是,末章"思无邪"三字后来被孔子提炼为诗教真谛(《论语·为政》)。这恰揭示了《駉》的深层意蕴:在春秋礼崩乐坏之际,鲁人以马为喻,在铿锵的四言节奏中,守护着周公"尊尊亲亲"的文明火种。那些毛色各异的骏马,终成仁义之道的精神图腾。

赏析

《鲁颂·駉》以雄浑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骏马奔腾的壮美画卷,通过对马群形态、毛色与力量的铺陈式描写,展现了周代鲁国强盛的国力与昂扬的精神气象。全诗四章叠唱,每章以"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起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广袤原野上,群马如流动的云霞般绚烂夺目。

意象塑造上,诗人采用"赋"的手法极尽铺排之能事。程俊英《诗经注析》指出:"十六种马名构成色彩斑斓的画卷,驈(黑身白胯)、皇(黄白相间)、骊(纯黑)、黄(金黄)等不同毛色的骏马,既是实写畜牧之盛,又暗喻人才济济。"诗中"彭彭"、"伾伾"等拟声词的使用,使车马奔驰的雄壮声势跃然纸上,方玉润《诗经原始》赞其"摹写马之动态,字字生动,如在目前"。

情感表达上,每章末句的"思无疆""思无邪"等咏叹,将具象的马群升华为精神象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思'字双关,既指马匹繁衍不息,又暗含治国谋虑深远之意。"这种由物及情的转换,使诗歌超越单纯咏物,成为颂美鲁僖公"务农重谷,牧于坰野"(《毛诗序》)的政教赞歌。

结构艺术上,四章采用"重章叠句"的经典形式,通过变换马名与形容词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特别称道第四章"思无邪"的收束:"孔子'诗三百'之论盖源于此,将马政之盛与德行纯正相联系,体现先秦'比德'的审美传统。"这种以物喻德的写法,使全诗在雄浑气势中蕴含着深厚的礼乐文化内涵。

全诗犹如青铜器上的铭文浮雕,以刚健质朴的语言镌刻出周代礼乐文明的辉煌。在骏马蹄声与车轮轰鸣的交响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崇尚力量又追求德治的古老王朝,正驾着历史的马车奔向永恒。

点评

《鲁颂·駉》以雄浑典雅的笔触,绘就了一幅周代鲁国马政昌盛的史诗画卷。方玉润《诗经原始》赞其:"四章叠咏,如钟磬之锵鸣,非特状马之盛,实见国威之壮也。"诗中"駉駉牡马"的复沓吟唱,恰如马群奔腾的节奏,唤起读者对先民牧马场景的无限遐思。

王夫之《诗经稗疏》独赏其修辞之妙:"'有驈有皇,有骊有黄',连用十数马名而不嫌堆砌,反觉琳琅满目,此乃古人'赋体'之极致。"诗中罗列的骅骝骐骥,不仅是毛色的铺陈,更暗喻贤才济济的治国理想。末章"思无邪"三字尤见深意,朱熹《诗集传》点破:"马之健行,犹德之流行,'无邪'二字直指心源,将物象升华为王道气象。"

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考据其历史价值:"鲁僖公修马政,诗人美之。'以车彭彭'等句,实录当时兵车之盛,可补《春秋》之阙文。"全篇以马喻政,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谓之:"看似咏物,实则写心,'思无疆'与'思无邪'首尾呼应,遂使骏马铁蹄皆化作仁义之辙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