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妾薄命

2025年07月05日

自从离别守空闺,遥闻征战起云梯。夜夜愁君辽海外,
年年弃妾渭桥西。阳春白日照空暖,紫燕衔花向庭满。
彩鸾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谁家夫婿不从征,
应是渔阳别有情。莫道红颜燕地少,家家还似洛阳城。
且逐新人殊未归,还令秋至夜霜飞。北斗星前横度雁,
南楼月下捣寒衣。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暗啼罗帐空自怜,梦度阳关向谁说。每怜容貌宛如神,
如何薄命不胜人。愿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杨柳春。

元淑

译文

自从离别守空闺
自从离别后独守空房
遥闻征战起云梯
远远听闻战事又起,云梯高耸
夜夜愁君辽海外
夜夜担忧你远在辽海之外
年年弃妾渭桥西
年年将我遗弃在渭桥之西
阳春白日照空暖
阳春白日空照,徒增暖意
紫燕衔花向庭满
紫燕衔花飞入庭院,春意盎然
彩鸾琴里怨声多
彩鸾琴中弹出无尽哀怨
飞鹊镜前妆梳断
飞鹊镜前梳妆,却无心续完
谁家夫婿不从征
谁家的丈夫不从军出征
应是渔阳别有情
想必是渔阳另有所爱
莫道红颜燕地少
别说燕地红颜稀少
家家还似洛阳城
家家户户仍如洛阳繁华
且逐新人殊未归
你追逐新人至今未归
还令秋至夜霜飞
又让秋夜寒霜降临
北斗星前横度雁
北斗星前大雁横飞
南楼月下捣寒衣
南楼月下捣制寒衣
夜深闻雁肠欲绝
深夜听闻雁鸣,肝肠寸断
独坐缝衣灯又灭
独坐缝衣,灯火又熄
暗啼罗帐空自怜
罗帐中暗自哭泣,徒自伤怀
梦度阳关向谁说
梦中度过阳关,心事向谁倾诉
每怜容貌宛如神
常自怜容貌如神女般美丽
如何薄命不胜人
为何命薄不如他人
愿君朝夕燕山至
愿你早日从燕山归来
好作明年杨柳春
共度明年杨柳依依的春天

词语注释

云梯:古代攻城器械,高耸如梯
辽海:指辽东及渤海一带,泛指边远之地
渭桥: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代指离别之地
彩鸾琴:装饰有彩鸾图案的琴
飞鹊镜:镜背铸有飞鹊纹饰的铜镜
渔阳:古郡名,今北京密云一带,此处借指边塞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代指遥远边关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妾薄命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哀歌

此诗当属唐代乐府杂曲歌辞范畴,以"妾薄命"为题的创作可追溯至三国曹植首创,至唐代形成固定主题。李白曾作同名诗"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而此篇以征妇视角展开,折射开元天宝年间频繁边塞战争的社会现实。据《旧唐书·兵志》载,天宝年间"戍者多死不返",诗中"年年弃妾渭桥西"正暗合当时兵役制度下"渭桥"作为征人集结地的历史场景。

时空交织的闺怨

诗中地理意象构成双重空间:

  • 辽海(营州一带)与渔阳(今天津蓟县)指向东北战场
  • 洛阳城渭桥象征中原故乡 这种空间对峙呼应《资治通鉴》所载天宝元年"置十节度使"的军事布局,平卢节度使治所正在辽西。而"北斗星前横度雁"的天象描写,恰合《开元占经》"雁度北斗主征人未归"的星象学说。

乐府传统的嬗变

艺术手法上承袭南朝乐府:

  1. 镜鸾意象:化用《艺文类聚》引范泰《鸾鸟诗序》"罽宾王获彩鸾,三年不鸣"
  2. 捣衣母题:延续《子夜四时歌》"佳人理寒服"传统
  3. 四季转换:通过"阳春白日"到"夜霜飞"的时间流逝,强化《乐府解题》所谓"妇人叹其命薄"的主题

盛唐之音外的叹息

与王昌龄"悔教夫婿觅封侯"不同,此诗末句"愿君朝夕燕山至"以期盼作结,却暗含《唐会要》记载天宝年间"戍卒战死者六万"的残酷现实。诗中"红颜燕地少"的对比,实为对玄宗开边政策的委婉讽喻,与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形成互文。

赏析

这首《妾薄命》以闺怨为主题,通过时空交错的意象群与层层递进的情感铺陈,展现了唐代征妇诗的典型艺术特征。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价此诗"将边塞的壮阔与闺阁的幽微熔铸一体,形成独特的诗意张力"。

意象系统的双重构建
诗中"云梯""辽海""渔阳"等边塞意象与"空闺""彩鸾琴""飞鹊镜"等闺阁意象形成鲜明对照。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指出:"'北斗星前横度雁'与'南楼月下捣寒衣'的空间对仗,既体现唐代闺怨诗'千里相思'的程式美,又通过'雁'这个传递意象将虚实空间绾合"。特别是"紫燕衔花"的春日暖景与"夜霜飞"的秋寒之象交替出现,构成时间循环的隐喻,暗示思念的永恒性。

情感表达的层递艺术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认为该诗情感发展呈现"愁-怨-悲-愿"四重递进:"夜夜愁君"是常态化的思念,"飞鹊镜前妆梳断"则转入对容颜易老的焦虑,"梦度阳关"达到情感高潮的悲怆,最终在"愿君"句中升华为超越性的期盼。这种结构暗合《文心雕龙》"由隐至显,因内符外"的情感表现法则。

女性视角的深度开掘
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特别赞赏诗中"谁家夫婿不从征"到"家家还似洛阳城"的视角转换:"诗人以集体叙事消解个体悲剧的特殊性,使个人体验获得普遍意义"。而"每怜容貌宛如神,如何薄命不胜人"的自我诘问,被《中国妇女文学史》评为"唐代闺怨诗中少见的女性主体性觉醒"。

结句的象征升华
末句"杨柳春"意象得到多重解读: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认为既暗含《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典故,又象征生命轮回的希望;而台湾学者柯庆明则指出"燕山至"与"杨柳春"构成"刚柔相济的审美完形",使全诗在哀婉中保持盛唐气象的底色。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二语,以时空之辽远衬怨情之深切,直如李益『嫁得瞿塘贾』之悲,而『北斗星前横度雁』更添唐人边塞诗气象,雁字横空,寒衣捣月,皆以物象写心象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此曲辞采虽丽,骨气实悲。『阳春白日』与『飞鹊镜断』对举,乐景哀情相激,愈见红颜薄命之痛。末句『愿君燕山至』作盼春之语,实则深知征人难返,是绝望处偏生绮望,悲极而婉。"

叶嘉莹古典诗学视角:
"通篇以闺怨为表,世情为里。『谁家夫婿不从征』一问,揭破盛唐征兵制下集体悲剧;『家家还似洛阳城』则道尽战争对平凡家庭的绞杀。『彩鸾琴怨』『罗帐暗啼』等意象,承袭南朝宫体之工,而精神气韵已入杜甫『兵车行』之沉郁。"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
"『梦度阳关』化用王维『西出阳关』典而反其意,昔为壮别,今成孤忆。诗中『紫燕衔花』『秋夜霜飞』等四时意象的跳接,暗合《诗经·豳风》『七月流火』之法,以自然循环之恒反衬人生离散之无常。"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析:
"此作最妙在声律设计:前段多用平声韵表缠绵,至『夜深闻雁』忽转入声韵,如琴弦骤断。『灯又灭』三字以仄收束,视觉与听觉双重黑暗,真所谓『诗中有画,画外余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