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色

2025年07月05日

夫君敬爱重,欢言情不极。雅引发清音,丽藻穷雕饰。
水结曲池冰,日暖平亭色。引满既杯倾,终之以弁侧。

行高

译文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色
冬日宴饮在庶子宅中,众人分韵赋诗,我分得'色'字
夫君敬爱重,欢言情不极
主人情谊深厚令人敬重,欢愉之情难以言尽
雅引发清音,丽藻穷雕饰
高雅的兴致引发清越歌声,华美的辞藻极尽雕琢之能事
水结曲池冰,日暖平亭色
弯曲的池塘凝结着寒冰,温暖的阳光映照着亭台景色
引满既杯倾,终之以弁侧
斟满的酒杯一饮而尽,最后醉倒歪戴着帽子

词语注释

庶子:古代官名,此处指宅邸主人
弁(biàn):古代男子戴的帽子
丽藻:华美的辞藻
雅引:高雅的兴致

创作背景

朔风卷长安,天宝十一载冬,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齐聚太子庶子李岘宅邸。红泥火炉映照着新雪初霁的曲江,这场以"色"为韵的诗宴,恰似盛唐华彩最后的回光。

玉壶冰心照朱门
李岘作为宗室贤臣,其宅第"水结曲池冰"的景致暗合主人清峻品格。唐代《开元天宝遗事》载:"豪贵之家,每至雪天,以槛具纳妓乐",而此宴"引满既杯倾"的豪放中,却见"雅引发清音"的节制,正是安史之乱前夜,士大夫阶层矛盾心态的微妙投射。

五色丝线绣盛唐
"丽藻穷雕饰"句绝非虚言。考《新唐书·艺文志》,当时宴集赋诗必用官韵,众人同赋"色"字,实则暗合"五色成文"的礼乐传统。平亭暖阳与曲池寒冰的冷暖对照,恰似杜甫《丽人行》中"炙手可热势绝伦"的预言,在觥筹交错间已显乱世端倪。

弁侧终章见沧桑
"终之以弁侧"的醉态,实为诗谶。《旧唐书》载李岘后来"累贬夷陵",而座中诗人多经丧乱。这场冬日雅集,遂成盛唐诗歌最瑰丽的黄昏——当冰棱折射出七彩光晕时,长安城的暮鼓正掠过结冰的曲江。

赏析

赏析

这首宴饮诗以"色"为韵眼,在冰霜与暖阳的交织中展开一幅精妙的冬宴图卷。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盛赞此诗"得宴饮之真趣,穷声色之妙理",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冷暖相生的意象构建
"水结曲池冰,日暖平亭色"形成绝妙的视觉辩证法。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冰霜为骨,暖阳为神,此间冷暖对峙恰是盛唐气象的微缩"。坚冰封锁的曲池与日光浸润的亭台构成空间张力,既遵循"赋得"体物写志的传统,又暗含《文心雕龙》"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的美学追求。宴饮的热烈与冬日的肃杀在此达成奇妙平衡。

二、情感表达的层递艺术
开篇"夫君敬爱重"直抒胸臆,符合钟嵘《诗品》"直寻之妙"的审美标准。而"欢言情不极"的收束,恰如清代吴乔《围炉诗话》所云:"情到深处反无言"。诗人通过"雅引-丽藻-杯倾-弁侧"的动作序列,将情感推向高潮。特别是"终之以弁侧"的醉态描写,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评点:"弁侧二字写尽魏晋风流,较之陶公'巾车'更得酒中三昧"。

三、声色相谐的审美境界
"雅引发清音"与"丽藻穷雕饰"形成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化境,在此表现为"清音不夺冰霜之色,雕饰愈显天然之趣"。明代胡应麟《诗薮》特别激赏这种"错彩镂金与清水芙蓉并存"的艺术处理,认为此句"上承建安风骨,下启大历才调"。

全诗最终在"引满既杯倾"的酣畅与"终之以弁侧"的余韵中,完成对生命欢愉的礼赞。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节制,正是《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完美体现。当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将其列为"宴饮诗中物我交融的典范",指出其"在有限的'色'字韵脚里,展开了无限的情感维度"。

点评

#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五言短章中自具经纬,'雅引'二句见宴集之雅致,'水结'二句得冬日之真趣,结处'引满'二语尤见唐人宴饮风仪,所谓'乐而不淫'者。"

桐城派大家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评点:"'得色'字最难着笔,此诗'日暖平亭色'五字,将冬阳温煦之状写尽。结句'弁侧'用《诗·齐风》'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典,状酒酣冠侧之态,可谓善于即景生情。"

近代词学家俞陛云《诗境浅说》特别称赏中间两联:"'雅引'联写声,'水结'联写色,声色相映处,正见庶子宅中宾主相得之乐。'丽藻雕饰'却不露堆砌痕,此盛唐人工于炼字处。"

当代学者葛晓音教授指出:"此诗以'敬爱'立骨,通篇不脱'欢言'二字。最妙在冬日宴饮题材中,能于'冰''暖'对立意象间取得平衡,既得题面'得色'要求,又暗含人情温暖之意,可谓双关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