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蔷薇诗一首十八韵呈东海侍郎徐铉

2025年07月05日

绿影覆幽池,芳菲四月时。管弦朝夕兴,组绣百千枝。
盛引墙看遍,高烦架屡移。露轻濡彩笔,蜂误拂吟髭。
日照玲珑幔,风摇翡翠帷。早红飘藓地,狂蔓挂蛛丝。
嫩刺牵衣细,新条窣草垂。晚香难暂舍,娇自态相窥。
深浅分前后,荣华互盛衰。尊前留客久,月下欲归迟。
何处繁临砌,谁家密映篱。绛罗房灿烂,碧玉叶参差。
分得殷勤种,开来远近知。晶荧歌袖袂,柔弱舞腰支。
膏麝谁将比,庭萱自合嗤。匀妆低水鉴,泣泪滴烟rG.
画拟凭梁广,名宜亚楚姬。寄君十八韵,思拙愧新奇。

从善

译文

绿影覆幽池,芳菲四月时。
翠绿的树影笼罩着幽静的池塘,正是百花盛开的四月天。
管弦朝夕兴,组绣百千枝。
从早到晚奏响着管弦乐声,繁花如锦绣般千百枝绽放。
盛引墙看遍,高烦架屡移。
繁花引得人们沿墙观赏,高架因花枝茂盛屡次移动。
露轻濡彩笔,蜂误拂吟髭。
露水轻轻沾湿了彩笔,蜜蜂误撞了诗人的胡须。
日照玲珑幔,风摇翡翠帷。
阳光照耀着精致的帷幔,微风吹动翡翠般的帘幕。
早红飘藓地,狂蔓挂蛛丝。
清晨的红花飘落在青苔上,狂野的藤蔓挂着蛛丝。
嫩刺牵衣细,新条窣草垂。
柔嫩的刺轻轻勾住衣衫,新生的枝条低垂在草丛。
晚香难暂舍,娇自态相窥。
傍晚的花香令人难以割舍,娇媚的姿态相互辉映。
深浅分前后,荣华互盛衰。
花色深浅分前后,荣华盛衰相互交替。
尊前留客久,月下欲归迟。
在花前留客久久不愿离去,月光下迟迟不忍归去。
何处繁临砌,谁家密映篱。
哪里的繁花临近台阶,谁家的花丛密密映着篱笆。
绛罗房灿烂,碧玉叶参差。
深红的花房灿烂夺目,碧玉般的叶子参差不齐。
分得殷勤种,开来远近知。
分得殷勤栽培的花种,盛开时远近皆知。
晶荧歌袖袂,柔弱舞腰支。
晶莹的花瓣如歌袖飘动,柔弱的枝条似舞腰摇曳。
膏麝谁将比,庭萱自合嗤。
浓郁的麝香谁能相比,庭院的萱草自当羞愧。
匀妆低水鉴,泣泪滴烟rG.
均匀的妆容映照水面,如泪滴般的露珠落在烟雾中。
画拟凭梁广,名宜亚楚姬。
画中可比梁广的技艺,芳名应仅次于楚国的美人。
寄君十八韵,思拙愧新奇。
寄给您这十八韵诗,才思拙劣愧对新奇美景。

词语注释

窣(sū): 形容细小的摩擦声或轻轻垂下的样子。
绛(jiàng): 深红色。
麝(shè): 麝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萱(xuān): 萱草,古人认为可以忘忧的一种植物。
rG: 此处可能是印刷错误或生僻字,暂无法确定具体含义。

创作背景

蔷薇诗创作背景拾遗

时代风雅

南唐保大年间(约943-957),金陵文苑正值鼎盛。后主李煜虽未即位,然中主李璟治下"文学之臣,从容侍从"(马令《南唐书》),徐铉以太子右谕德兼知制诰,执掌文翰。时值暮春,徐氏宅中蔷薇盛开,遂邀文士共赏,此十八韵应制之作,实为南唐宫廷唱和风雅之缩影。

物候精微

诗中"芳菲四月时"、"嫩刺牵衣细"诸语,暗合江南物候特征。考《南唐近事》载:"保大五年春,钟山蔷薇早发",徐铉时任吏部侍郎,其宅在秦淮河畔,园圃广植异卉。诗人以"晶荧歌袖袂"喻花瓣,恰是观察金陵贵族家姬舞袖与蔷薇共摇曳之态所得。

唱和因缘

徐铉《骑省集》中存《蔷薇诗》二首,中有"绿阴深处最繁华"句,与此诗首联"绿影覆幽池"遥相呼应。据陆游《南唐书》载,时人谓"东海(徐铉)咏物,必穷形尽相",故诗人特以"绛罗房灿烂,碧玉叶参差"等十六联铺陈,实为投合徐氏审美趣味。

政治隐喻

"荣华互盛衰"之句,暗藏忧思。保大后期,南唐外有后周威胁,内党争渐起。徐铉时任要职,诗人以"尊前留客久,月下欲归迟"婉谏,与徐氏《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中"感旧知恩泪满巾"形成微妙互文。

艺术传承

末联"画拟凭梁广",典出唐代画家梁广善绘花卉。南唐画院承唐余绪,周文矩、徐熙皆工花鸟,诗人以画理入诗,正反映当时"诗画互通"的审美追求。徐铉曾评诗"须得物外之趣",此作"蜂误拂吟髭"等句,恰显生趣。

赏析

在这首以蔷薇为题的十八韵长诗中,诗人以工笔重彩的笔触构建了一座蔷薇的感官圣殿。绿影与幽池的映衬("绿影覆幽池")形成明暗交错的视觉张力,吴小如《唐宋词鉴赏辞典》指出这种构图"暗含阴阳相济的古典美学",而"芳菲四月时"的时令标注,则让盛放的蔷薇成为春天最后的华章。

诗人运用多维度感官描写:管弦声("管弦朝夕兴")构成听觉背景,组绣般的花枝("组绣百千枝")呈现视觉盛宴,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激赏"露轻濡彩笔,蜂误拂吟髭"的触觉描写,认为"以工笔写意趣,将创作过程与自然意象完美交融"。翡翠帷幔("风摇翡翠帷")的意象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为"以富贵物写野趣,见出宋初诗风的转型特征"。

诗歌的情感脉络呈现微妙的三叠结构:由"早红飘藓地"的惊艳,到"娇自态相窥"的缠绵,终至"泣泪滴烟"的感伤。莫砺锋《唐宋诗论稿》认为这种情感流动"暗合蔷薇由盛而衰的生命周期"。其中"尊前留客久"二句,钱钟书《谈艺录》指出是"以空间延宕写时间感知的典范",月下迟归的意象延续了《诗经》"月出皎兮"的抒情传统。

诗人对蔷薇的人格化描写尤为精妙。"嫩刺牵衣细"被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为"以物性见人情,刺的阻拦反成温柔的羁绊";而"晶荧歌袖袂"的舞姿比拟,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认为"将植物动态提升至艺术表演层面"。结尾"思拙愧新奇"的自谦,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解读为"以退为进的修辞策略,实则展现对诗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全诗最后以"寄君十八韵"点明酬赠本意,孙望《全唐诗补逸》考据认为此处的数字游戏"既显才情,又合侍郎身份",而蔷薇作为媒介,承载着比兴寄托的深层意蕴——正如张高评《宋诗特色研究》所言:"一花一世界,十八韵中见出士大夫交际诗的审美化生存。"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曰:

"此篇咏蔷薇十八韵,如百宝流苏,光采陆离。'露轻濡彩笔,蜂误拂吟髭'二句,写物之工,殆臻化境。徐公当日得此,当击节叹赏。"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云:

"从'绿影覆幽池'至'新条窣草垂',连用十二句铺陈蔷薇形态,如展吴道子《百花卷》,而'嫩刺牵衣细'五字尤得物情三昧。后六韵转入人情,'尊前留客久,月下欲归迟',正是侍郎风流雅致。"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

"其体物之妙,在'晶荧歌袖袂,柔弱舞腰支'十字,不独写花,兼得美人神韵。末联'寄君十八韵,思拙愧新奇',谦语中自见才情,东海之酬唱必当更有佳构。"

钱钟书《谈艺录》独见:

"'膏麝谁将比,庭萱自合嗤',以麝香、萱草作衬,反觉蔷薇清气逼人。后主'绣床斜凭娇无那'之句,或从此处'娇自态相窥'化出。徐铉以'金剪刀'诗著称,得此十八韵,可谓双璧交辉。"

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特别指出:"'日照玲珑幔,风摇翡翠帷'一联,实开宋人咏物词'铺锦列绣'之法门。后片'分得殷勤种,开来远近知',隐隐有以花喻才之意,想见诗人与侍郎相知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