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乌夜啼

2025年07月05日

可怜杨叶复杨花,雪净烟深碧玉家。乌栖不定枝条弱,
城头夜半声哑哑。浮萍摇荡门前水,任罥芙蓉莫堕沙。

巨源

译文

可怜杨叶复杨花
可爱的杨树叶啊,又见杨树花
雪净烟深碧玉家
如雪般洁净,烟雾缭绕的碧玉人家
乌栖不定枝条弱
乌鸦停栖不定,因枝条柔弱
城头夜半声哑哑
城头半夜传来乌鸦哑哑的叫声
浮萍摇荡门前水
浮萍在门前的水中摇荡
任罥芙蓉莫堕沙
任凭它缠绕着芙蓉,莫要坠入泥沙

词语注释

罥(juàn):缠绕,牵挂

创作背景

乌夜啼:南朝乐府中的月夜悲歌

历史脉络中的清商遗韵

《乌夜啼》本为南朝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西曲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其源自彭城王义康、衡阳王义季被废典故,宫人闻乌夜啼而叹"明日应有赦",后渐演为闺怨思远之作。李太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张籍"秦乌啼哑哑"皆承此脉,而此篇以杨花乌栖为象,续写南朝乐府婉转情致。

杨花雪净里的江南意象

"雪净烟深碧玉家"句,暗合《杨白花歌》遗韵。北魏胡太后思杨华之作,后为梁武帝改编入乐府。此处杨叶杨花之叹,既写春尽之景,又寓飘零之悲。碧玉典故出自《乐府·碧玉歌》,南朝宋汝南王妾名,后世多指平民女子,暗示诗中主角身份。

乌栖城头的政治隐喻

"城头夜半声哑哑"深得古乐府比兴之妙。《史记·封禅书》载"楚有乌白头",南朝以乌为吉凶之兆。庾信《乌夜啼》"御史府中何处宿"已开政治寄托先河,此处乌栖不定,枝条柔弱,似暗喻时局动荡。浮萍摇荡、芙蓉易堕之象,更添身世飘摇之感。

清商乐中的声律之美

末句"任罥芙蓉莫堕沙"严守清商乐三平韵格律,芙蓉意象承《楚辞》"制芰荷以为衣"的高洁传统。南朝《读曲歌》中"芙蓉万层生"、《子夜四时歌》"芙蓉怀清香"皆为此脉,此篇以"莫堕沙"作结,将乐府民歌的直白升华至文人诗的含蓄境。

赏析

暮色四合时读《乌夜啼》,总觉有寒露自字句间渗出。这首乐府旧题在诗人笔下,既承汉魏风骨,又晕开唐韵新墨,最妙处在于以"乌夜啼"的瞬间震颤,撬动了天地间恒久的飘零之痛。

"杨叶复杨花"的复沓句式,恍若目睹宿命轮回。杨花似雪本是盛唐常见意象,但缀以"可怜"二字,便如吴小如先生在《诗词札丛》中所言:"将物候更迭点染成生命哀歌"。雪净烟深的碧玉之家,分明是精妙的色彩蒙太奇——皎洁与幽深碰撞,恰似游子眼中故乡的幻影,清冷而遥不可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特别激赏此句:"以翡翠冷色写温情的家园记忆,造成惊人的审美张力。"

乌鹊意象的运用堪称诗眼。夜半城头的哑哑之声,非但不止于《乐府解题》所言"离别的征兆",更如傅道彬教授在《晚唐钟声》里剖析的:"弱枝上的栖乌,实乃诗人自况。魏晋风度中的孤鸟意象,至此已浸透唐人的现世苍凉。"那摇荡的浮萍与门前水,被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称为"流动的绝望",而"任罥芙蓉莫堕沙"的恳求,恰似叶嘉莹指出的"用柔美意象包裹着的生命呐喊"。

最令人心折的是末句的隐喻转换。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宋词》中详解:"芙蓉本应出淤泥不染,诗人却怕其堕入沙土,这种反向担忧,实是对自身命运的极致焦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更将此诗列为"中唐文人乐府巅峰之作",认为其"将民谣的质朴与文人诗的精致熔铸无痕"。

夜乌的每声啼鸣,都在丈量着诗人与故乡的精神距离。这种距离不在山水迢递,而在杨花年年飘落时,那个碧玉般的家,永远停驻在记忆的雪净烟深处。

点评

名家评《乌夜啼》

李太白曾赞此诗"如碎月摇波",谓其声色相生处,暗藏天地愁绪。王阮亭在《带经堂诗话》中独爱"雪净烟深碧玉家"句,称其**"七字写尽孤清,似见姑射仙子凌波而立"**。

沈德潜《唐诗别裁》点出结句妙处:"'任罥芙蓉莫堕沙',非止拟物工巧,实将女儿心事说透。柔条系日,终是虚话,偏说得斩钉截铁"。黄生《唐诗摘钞》更以"哀弦三叠"喻之,言其**"前四句是乌啼,后二句是人泣,中间'浮萍'一句作过脉,分明听见冰弦迸断之声"**。

贺裳《载酒园诗话》独赏首联意象:"杨叶杨花已自可怜,更着'雪净烟深'四字,便觉哀艳之气沁入骨髓。此等笔墨,非温飞卿不能"。而纪晓岚批点《玉溪生诗集》时,于"乌栖不定枝条弱"旁朱笔题**"十字摄尽飘零之魂",谓其"较之'绕树三匝'句,更多委曲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