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初年的长安城尚带着武周朝的余韵,太平公主的南庄恰似一块嵌在终南山麓的碧玉。那日晨曦初透,二圣(唐玄宗与太上皇睿宗)的鸾驾自丹凤门迤逦而出,惊动了终南山的云霭。
史载太平公主于此际正处权势之巅,她的南庄仿若人间仙境——"翠壁红泉"暗合骊山汤泉宫的规制,而"花含步辇"之句,分明是诗人窥见帝王仪仗穿行于垂丝海棠间的惊鸿一瞥。沈佺期奉诏应制时,必是目睹了双仙(指玄宗与睿宗)降阶、凤楼洞开的盛况,方将道教科仪中"双仙下迎"的意象化入诗句。
末联"无路乘槎窥汉渚"却泄出几分微妙。彼时张骞乘槎访天河的故事正流行于宫廷,诗人以"无路"自陈,恰似隐喻着太平公主集团与皇权间日渐微妙的关系。而"访卜君平"的典故,或许暗指诗人已预见两年后(713年)的先天政变——当太平公主的玉簪最终坠落在终南山的烟霞里,这首奉制诗便成了盛唐黎明前最绮丽的残梦。
(注:文中"二圣"采用《旧唐书·玄宗纪》中对玄宗与睿宗并称的记载;"双仙下迎"意象参考了景龙年间宫廷诗中常见的游仙模式;末联政治隐喻的解读结合了苏缨《大唐诗人往事》中的相关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