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相和歌辞》创作背景
历史烟云中的才女悲歌
汉成帝建始年间(公元前32-前28年),班婕妤以贤德才名选入后宫。这位出身儒学世家的女子,初入宫时"有祝祷之才,应对敏慧",曾作《自悼赋》云:"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其才情可见一斑。
秋扇见捐的隐喻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赵飞燕入宫后,班婕妤渐失帝宠。史载"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这首《相和歌辞》正作于退居长信宫时期。诗中"贱妾如桃李"之喻,暗合其《团扇诗》"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的弃妇意象。
深宫寂寥的物候书写
"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二句,实写长信宫景象。《三辅黄图》载长信宫"周回二十里,中有温室殿",然班婕妤笔下却只见苔痕草色。这种物候变迁的描写,与《汉书·外戚传》记载她"退处东宫,作赋自伤"的心境高度吻合。
儒家修养的最后的尊严
末句"指辇竞何辞"暗含著名典故:成帝欲与班婕妤同辇,她以"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婉拒。此事载于《列女传》,展现其恪守妇德的儒家修养。当荣华不再时,这种坚持更显悲凉,恰如钟嵘《诗品》评其诗"怨深文绮"的特质。
按:《玉台新咏》将此诗归为班婕妤作,然学界存疑。然观其"温柔敦厚"的诗教风格,与班氏《自悼赋》"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的哀婉气质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