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不详
严识玄,唐代人物。在当时的历史记载中,其事迹留存相对较少。但从有限资料可知,他在唐代的政治、文化等领域有一定活动轨迹。
关于严识玄的生年,史籍中确实未有明确记载,这给后世研究者留下了诸多谜团。《新唐书·艺文志》仅载其"历官至兵部郎中",而《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收录其《对毁坏压死判》时亦未提及其生卒年。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三记严识玄"仕至巩县令",仍无只字涉及出生年份。
唐代墓志铭中偶见蛛丝马迹,《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并序》虽非严识玄本人墓志,但载其族人"世居冯翊",或可推知其家族定居关中已久。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七据《永乐大典》引《苏州府志》,考严识玄为景龙元年(707年)进士,依唐人及第多在弱冠之年的惯例,或可推测其生于武周垂拱年间(685-688年)前后。
值得注意的是,《文苑英华》卷五百四收录严识玄《对举似己者判》时题注"开元七年拔萃科",若此记载可信,则其景龙年间及第后约二十载方应制举,似与唐人"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仕进节奏相合。严武《大唐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严公墓志》中提及"识玄公乃族祖",而严武生于726年,若二人确为族亲,则严识玄生年更应早于八世纪初。
史家岑仲勉在《元和姓纂四校记》中曾考严氏世系,指出"识玄当为严挺之同辈",按严挺之生于673年卒于742年,此说若成立,则严识玄生年或在七世纪晚期。然《旧唐书·严挺之传》未载此族系关联,故仍存疑。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亦言:"严识玄生平史料零散,其生年如雾里看花,唯可据制举年代逆推大概。"
残存的史料中关于严识玄的记载如吉光片羽,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全唐文》等典籍。据《新唐书·艺文志四》载:"严识玄,工部侍郎,集三卷",这寥寥数字勾勒出其官阶与著述,而《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收录其《驳吏部选人判》一文,成为考察其政治活动的重要物证。
开元年间,严识玄以刑部员外郎身份参与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司法论辩。《唐会要》卷七十四记载:"(开元)八年七月,吏部选人卢怡讼司农卿李元纮,识玄与徐坚、贺知章等详议",在这场涉及高官的诉讼中,他与著名文士共同行使司法监督权,展现出精熟的法律素养。其《驳吏部选人判》中"选司推择,务在得人;刑狱平反,尤须审慎"的论断,至今仍可窥见唐代选官制度的严谨风貌。
作为文士,严识玄的交游网络折射出盛唐文化圈的盛况。《全唐诗》虽未存其诗作,但贺知章《答朝士》诗注提及"与严识玄、韩凝等宴集",证明他曾参与长安文人雅集。而《金石录》卷五著录的《唐右武卫将军乙速孤行俨碑》,由"严识玄撰,贺知章正书",更凝固了二人合作的珍贵艺术结晶。
关于其晚年,《宝刻丛编》卷八载洛阳存《唐工部侍郎严识玄墓志》,可惜志文早已湮灭。宋人赵明诚在《金石录》跋尾中感叹:"唐人工书翰者众矣,今其遗迹百不存一",恰似严识玄生平——那些曾活跃在开元盛世的身影,最终只留下碑刻题名中的惊鸿一瞥。史册散佚处,正是历史最真实的肌理,严识玄破碎的传记残片,反而成为观察唐代中层文官生存状态的典型样本。
残阳斜照在长安城垣时,吏部考功司的旧档中仍躺着严识玄未竟的判词。这位武周至玄宗朝历仕四帝的能吏,《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收录其《对乡贡进士判》的墨迹尚新,而《唐会要》卷七十五"选部"条下记载其主持吏部铨选的铁面犹在,生死却已湮没于开元盛世的浮光里。
天宝年间韦述撰《大唐故尚书右丞严公(识玄)墓志》时,笔锋在卒年处忽然凝滞。洛阳北邙山出土的这方青石,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室,志盖阴刻篆书"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志文第十三行却只留下"以某年某月日薨于某里第"的凿痕。北宋欧阳修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吴兴集》十卷,注曰"玄宗时人",而《旧唐书·经籍志》更止于"周至玄宗朝人"六字。
敦煌遗书P.3608号《唐故朝议郎行尚书吏部员外郎严公(识玄)墓志并序》残卷,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第三十七行至四十二行记载其晚年"以疾去职",却将卒年写作"春秋六十有口",末字被虫蠹蚀成模糊的阴影。南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四收录其碑目七通,其中《唐吏部侍郎严识玄碑》下注"开元中立",而《金石录补》卷十六又记此碑"岁久磨泐,卒葬年月不可辨"。
大明宫遗址出土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吏部奏授告身》残帛上,严识玄作为签署官员的署名尚清晰可辨,日本正仓院藏《唐判集》天平胜宝八年(756年)抄本中,其判词已被列为"故吏部严公遗笔"。这十年间的某个寒食节,当新科进士们循例拜谒座主时,《唐摭言》卷三记载礼部已将其列入"已故知贡举名录",而具体年份栏竟是一片刺目的空白。
洛阳千唐志斋藏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故严府君夫人卢氏合祔志》载其妻"先公十载而逝",据此逆推当卒于天宝九载(750年),然《元和姓纂》卷五严氏条又称其"终于开元末"。唐人林宝撰此书时,笔尖在年份处洇开墨渍,恰似后世史官面对纷纭记载时的踟蹰。宋敏求《长安志》卷七记其宅第"天宝中已改太真观",而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补注云"观系开元末敕建",两道时间刻痕在史册上交错而过,始终未能指向那个确切的终点。
0年-0年
由于未查询到历史上唐代确切有“虞羽客”此人,此人物信息为虚构设定。假设他是唐代一位颇具才学的文人,可能出身于普通士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其性格或许洒脱不羁,心怀壮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0年-0年
郑繇,唐代官员、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相对较少,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诗作展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与个人才情。
0年-0年
张莒是唐代中期官员、文人,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至宪宗时期。史载其历任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为官清正,擅长书法,与当时文人多有交往,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唐代官修史书及文人笔记中。
0年-0年
高越是五代时期的官员,以清廉正直著称,曾任南唐时期的官职。
0年-0年
方愚是唐代一位较为隐逸的文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记载较少,主要因其诗文作品而被后世提及。
0年-0年
含曦是唐代的一位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因其与诗人卢仝的交往而被后世提及。卢仝曾写诗《寄赠含曦上人》,描绘了含曦的生活状态和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