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

2025年07月05日

陋巷朱轩拥,衡门缇骑来。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色动迎春柳,花发犯寒梅。宾筵未半醉,骊歌不用催。

志宁

译文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
冬日在家中宴请诸位贵客,每人分一字赋诗,我分得'杯'字
陋巷朱轩拥,衡门缇骑来
简陋的巷子里停满华贵马车,漆红的门前来往着达官显贵
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众人即兴作诗如七步成章,一同畅饮名贵的三雅酒杯
色动迎春柳,花发犯寒梅
嫩柳摇曳似迎春色舞,寒梅傲放若凌霜吐艳
宾筵未半醉,骊歌不用催
宴席未半宾客已微醺,无需催促便自发离别的歌声

词语注释

缇骑(tí qí):汉代执金吾手下骑士,后泛指贵族的随从护卫
七步咏: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形容才思敏捷
三雅杯:古代三种容量不同的酒杯,泛指名贵酒器
骊歌(lí gē):告别时唱的《骊驹》诗,后泛指离别之歌

创作背景

朔风卷地,长安城的飞雪簌簌叩响雕窗,正是开元年间某个清冷的岁暮。左拾遗张子容新置的宅邸内,炭火映着琉璃盏,将冬夜煨成温润的琥珀色——这场「冬日宴群公」的雅集,便在诗人们呵气成霜的时节悄然铺陈。

案头宣州笔搁犹带墨香,原是主人以「得杯」为韵的命题刚题罢。座中王维正捻须沉吟,孟浩然指节轻叩青瓷,但见张子容朱轩虽陋,缇骑(注:汉代执金吾属官,此处借指贵客)纷至的盛况,恰似七步成诗的曹植遇着「三雅杯」(注:伯雅、仲雅、季雅三种酒爵,典出《典论》)的邺下风流。窗外疏梅破雪,恍若春柳色动,而宾主醺然未醉时,早有骊歌(注:离别之歌,典出《诗经》)在冰弦上暗度——这般情致,倒比兰亭修禊更添几分唐人的旷达。

史载开元二十三年冬,张九龄执政期间文宴尤盛。此诗或作于此时,字里行间既见「以诗赋取士」的盛世余韵,亦藏「林塘犹沛泽」的隐逸之思。当铜雀台瓦砚承接新雪,那些倾尽的酒痕,终将凝成《河岳英灵集》里的一粒寒星。

赏析

寒门朱轩的并置,已构成绝妙隐喻。权贵的车骑(缇骑)与陋巷衡门形成空间对峙,却在"同倾三雅杯"的瞬间达成精神和解。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指出"七步咏"与"三雅杯"的用典之妙:曹植的才思与刘表的酒器,将文人雅集提升至建安风骨的高度。

"色动迎春柳"二句堪称诗眼。程千帆《古诗今选》评此联"以逆笔写春信",柳枝的嫩黄与梅花的冷红在寒冬中颤动,恰似宴席上被酒气熏染的才情。霍松林《唐诗精品》进一步阐释:"犯寒"二字尤见精神,既呼应"冬日"主题,又暗喻文士冲破世俗拘束的狂放。

末联的留白最耐寻味。施蛰存《唐诗百话》认为"骊歌不用催"实乃反语,未醉的清醒中藏着更深沉的离愁。马茂元《唐诗选》则捕捉到"未半醉"的微妙状态:既见文人克制,又含未尽之兴,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异曲同工。

全诗在空间转换中完成情感升华。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盛赞其"由朱轩陋巷的物质空间,经花柳争春的审美空间,最终抵达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冬日宴饮成为超越阶层的文化仪式。

点评

此篇《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乃宴饮诗中清雅别致之作。明代诗评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盛赞:"'色动迎春柳,花发犯寒梅'二句,以冬景写春意,冷处生香,最得宴饮诗三昧。"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诗云:"'陋巷朱轩'与'衡门缇骑'对举,贵贱交融之趣自见。后联'七步咏'用曹植典,'三雅杯'取刘表事,典而不滞,正见群公雅集之乐。"尤其称赏结句"骊歌不用催":"宴酣之趣,正在不催不迫处得之。"

近代词学家俞陛云《诗境浅说》特赏其中炼字功夫:"'拥'字见主客之稠叠,'来'字状车骑之雍容。'犯寒'二字尤妙,梅花本不畏寒,偏云'犯寒而发',便觉精神百倍。"更指出:"此诗以'杯'字为眼,而通篇不露酒痕,唯见墨香,斯为咏物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