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

2025年07月05日

高门聊命赏,群英于此遇。放旷山水情,留连文酒趣。
夕烟起林兰,霜枝殒庭树。落景虽已倾,归轩幸能驻。

德棻

译文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
冬日里在庶子的宅邸宴饮,每人分得一字赋诗,尽享雅趣
高门聊命赏,群英于此遇
豪门设宴款待,众多才俊在此相聚
放旷山水情,留连文酒趣
纵情于山水的闲情逸致,沉醉在诗文与美酒的乐趣中
夕烟起林兰,霜枝殒庭树
暮霭笼罩着林间的兰草,寒霜摧折了庭院的树枝
落景虽已倾,归轩幸能驻
夕阳虽已西沉,所幸归途的车驾还能暂留片刻

词语注释

庶子:古代官职名,此处指宅邸主人
殒(yǔn):凋落、枯萎
落景:夕阳,指黄昏时分

创作背景

朔风卷过长安城的朱甍碧瓦,贞观年间的某个冬日,太子右庶子宅邸的檐角正悬着几缕未消的残雪。彼时唐王朝的宫廷诗人们拂开貂裘上的碎玉,在暖阁中围炉而坐——这场被后世称为"冬日宴"的雅集,恰似一幅工笔重彩的《文会图》,将初唐贵族文学的精致气象凝冻在琥珀色的时光里。

案头鎏金狻猊炉吐着瑞脑香,主人以"得趣"为题命韵时,窗棂外的霜枝正簌簌折断在暮色中。太子右庶子作为东宫属官,其宅邸本就是文人麇集的清雅之地,《旧唐书·职官志》载其"掌侍从赞相,启奏记注",而此刻政治身份暂且让位于文学盟主的角色。在座诸公执象牙管蘸墨的瞬间,六朝宫廷诗的遗韵与新兴的近体诗格律正在砚池中交融。

"夕烟起林兰"的意象分明带着谢朓"余霞散成绮"的绮丽,而"霜枝殒庭树"又透出庾信《小园赋》的萧瑟。诗人以丹墀贵胄的眼界捕捉着自然的细微震颤:当铜雀烛台将身影投在素壁上,那些看似闲适的"放旷山水情"背后,实则是初唐文学侍臣对"立言"使命的自觉。太宗朝编纂的《艺文类聚》尚在书架上泛着青光,而宴集者已在用平仄相谐的新声,为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调试琴弦。

暮鼓自太极宫方向传来时,"归轩幸能驻"的结句恰似收束在七弦上的泛音。这场雅集被《全唐诗》收录的虽仅六首,但那些消散在历史寒风中的唱和之趣,却如冻土下的新泉,悄然滋养着后来王维"三日入厨下"的烟火诗情与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的淋漓墨痕。

赏析

寒门雅集,自有天地。这首宴饮诗以"趣"为眼,将文人冬日雅聚的闲适之乐写得清雅脱俗。诗中意象如珠玉串联,霜枝夕照间流淌着唐人特有的风雅情致。

"高门聊命赏"起笔即见魏晋风度,看似随意的"聊"字暗藏主人待客的洒脱。吴小如评此句"以平常语入诗,而气格自高",恰点出诗人洗尽铅华的笔力。宾客皆为"群英",却无市朝喧嚷,唯有山水文酒之趣,林兰霜树之间,俨然构建出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桃源。

意象经营尤见匠心。"夕烟起林兰"化静为动,氤氲烟气中兰草若隐若现,程千帆谓之"得王维辋川笔意";"霜枝殒庭树"则以疏笔写浓愁,"殒"字将生命凋零的沉重转化为审美的轻盈。袁行霈特别激赏这两句"以细微物象承载时空变迁",霜烟明灭中,文人对于永恒与瞬间的哲思悄然浮现。

情感表达如曲涧流泉。"放旷"与"留连"形成张力,既见魏晋名士的旷达,又有唐人对现世欢愉的珍视。葛晓音指出末句"归轩幸能驻"暗含双重意味:表面是宴饮将散的留恋,深层则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当落景西倾,那暂驻的归轩何尝不是乱世中一方诗意的栖居?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寻常宴饮升华为审美体验。莫砺锋认为此诗体现了"中唐文人特有的生活艺术化倾向",霜枝夕照不再是背景,而成为心灵的映照。在觥筹交错之外,诗人捕捉到了更永恒的趣味——那是将生命沉淀为诗意的智慧。

点评

昔闻张说此作,如见盛唐文人雅集之缩影。王世贞《艺苑卮言》有云:"燕公(张说)诗骨力沉雄,而此篇特显清旷之致,'放旷山水情,留连文酒趣'十字,写尽魏晋风度与盛唐气象交融之妙。"

陆时雍《诗镜总论》尝评:"霜枝殒庭树,落景虽已倾"二句,谓其"以物理之凋谢衬文宴之永恒,衰飒处翻出健笔,此燕公独得之趣也"。诗中"夕烟起林兰"句,李攀龙《唐诗选》注曰:"兰烟与霜枝相映,冷艳中自生暖意,恰是冬日文宴神髓所在。"

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赏结句"归轩幸能驻",称其"截断众流而余韵不绝,似谢朓'馀霞散成绮'法脉,见出作者于时光流逝中把握当下之智慧"。此作诚如胡震亨《唐音癸签》所言:"以建安风骨运齐梁藻采,庶子宅中一宴,遂成千古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