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圣明乐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的大唐,正步入盛世的巅峰。张说这首《圣明乐》恰如一枚晶莹的时代琥珀,凝固了那个海晏河清的辉煌时刻。当玄宗皇帝在勤政楼大酺五日,数百宫女罗列楼前奏响《圣明乐》时,空气中跃动的不仅是清商雅音,更是一个王朝的盛世宣言。
史载开元十二年(724年),唐军大破契丹的捷报与黑水靺鞨的归附文书同时送达长安。诗人以"海浪恬丹徼"暗喻东海诸蕃的臣服,"边尘靖黑山"则直指松漠都督府辖地的平定。这两句工整的对仗里,藏着帝国版图的双重胜利——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北却匈奴而牧马阴山。
末联"不复镇萧关"的宣言,与王维"萧关逢候骑"的苍凉形成奇妙互文。当朔方节度使的旌旗不再飘扬在陇山关口,这不仅是军事布防的后撤,更象征着文明疆域的拓展。萧关这座自汉代起就浸透戍卒血泪的边塞符号,终于在开元盛世褪去了烽燧的阴影。
《乐府诗集》将此诗归入"近代曲辞",实为盛唐新声的典范。张说以三十二字的精妙容器,盛装了那个让杜甫终生追忆的"九州道路无豺虎"的黄金时代。字里行间跳动的,是《霓裳羽衣曲》的旋律,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象,更是华夏文明最昂扬的自信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