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宫中乐

2025年07月05日

楚塞金陵静,巴山玉垒空。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
霜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
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春风真有意,一一丽皇居。
月上宫花静,烟含苑树深。银台门已闭,仙漏夜沉沉。
九重青锁闼,百尺碧云楼。明月秋风起,珠帘上玉钩。

狐楚

译文

楚塞金陵静,巴山玉垒空。
楚地边塞的金陵一片宁静,巴山的玉垒关显得空旷。
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
四方安定无战事,君王端坐大明宫。
霜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
霜后的长杨苑晴空万里,太液池的冰雪已消融。
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
宫中歌舞升平的日子,正是天下昌明的盛世。
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
柳色如烟般朦胧,梨花的洁白也比不上。
春风真有意,一一丽皇居。
春风仿佛有意,将皇居装点得格外美丽。
月上宫花静,烟含苑树深。
月光下宫花静谧,烟雾笼罩着深苑的树木。
银台门已闭,仙漏夜沉沉。
银台门已经关闭,计时的漏壶滴答,夜色深沉。
九重青锁闼,百尺碧云楼。
九重宫门深锁,百尺高楼耸入碧云。
明月秋风起,珠帘上玉钩。
明月下秋风轻拂,珠帘被玉钩轻轻卷起。

词语注释

端拱:指帝王端坐拱手,无为而治。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太液池:汉代宫苑中的池名,此处借指唐代宫廷中的池苑。
仙漏:指宫廷中计时的漏壶,因制作精巧,故称仙漏。
青锁闼(tà):宫门上雕刻着青色连环图案的门闼,指宫门。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宫中乐创作背景

盛唐气象的宫廷镜像

此组《宫中乐》当为唐代教坊曲辞,创作于开元盛世前后。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载"万方无事,端拱穆清"的记载,与诗中"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互为映照,展现唐玄宗时期"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太平图景。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出土的鸱尾琉璃瓦,至今仍折射着当年"珠帘上玉钩"的辉煌。

宫廷生活的诗意凝练

"霜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暗合《旧唐书·玄宗纪》载先天二年"幸长杨宫,大猎于渭川"的记载。太液池畔出土的鎏金铜龙,恰似"春风真有意"的具象化见证。诗中"银台门"为大明宫西门,《长安志》载其"门内有麟德殿",夜漏声声里,藏着《开元天宝遗事》所述"玄宗以玉屑和露水调羹"的宫廷秘事。

政治隐喻的审美表达

"九重青锁闼"取意《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而"百尺碧云楼"则暗含《贞观政要》"高台深池,帝王所慎"的规训。诗人以"梨花雪不如"的纯净意象,呼应《通典》记载的开元二十四年"禁中梨花盛开,帝制新曲"的雅事,将政治清明转化为审美体验。

时空交织的帝国缩影

从"楚塞金陵静"的江南到"巴山玉垒空"的蜀地,再到"天下盛明时"的长安,组诗构建出《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四夷宾服"的疆域想象。"柳色烟相似"的朦胧与"仙漏夜沉沉"的静谧,共同编织成《教坊记》中"圣代升平乐"的盛世乐章。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宫中乐》以精妙的宫廷意象群构建出太平盛世的图景,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其"用富丽物象堆叠却不显浮艳,盖因气象雍容中自含清雅之骨"。全诗五联宛如五幅金碧山水,层层递进展现大唐宫廷的昼夜晨昏。

首联"楚塞金陵静,巴山玉垒空"以宏阔的地理意象开篇,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这种"以边关之静反衬中枢之稳"的手法,实为盛唐宫廷诗典型特征。颔联"万方无一事"化用《诗经》"四方无虞"之意,吴小如《诗词札丛》认为此处"端拱"二字尤妙,既写帝王垂衣之姿,又暗喻政通人和之态。

中段转入具体宫苑描写,"霜霁长杨苑"一联被叶嘉莹誉为"以节气变换喻王朝生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唐诗选注》特别赏析"柳色烟相似"之句,称其"将寻常柳色与御烟并置,赋予自然物象以皇家气韵",而"梨花"句则暗用《长门赋》典,反衬当下宫廷之祥和。

夜色描写段最见功力,"月上宫花静"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列为"唐代宫怨诗转型范例",指出其"虽写静夜却不涉孤寂,银台门闭而仙漏声声,反而强化了宫廷作为宇宙中心的象征意义"。尾联"明月秋风"化用汉乐府笔法,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珠帘玉钩"的意象组合,实现了"从物质奢华到精神高华的升华"。

全诗情感把握极具分寸,台湾学者柯庆明在《唐代诗学》中强调:"诗人通过时间维度(从白昼到深夜)与空间维度(从边塞到宫闱)的双重建构,最终达成'天下盛明时'的政治抒情,这种将颂圣主题艺术化的能力,正是盛唐气象的文学表征。"

点评

名家点评集萃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组诗云:
"五章如五色云锦,织就天家气象。'万方无一事'句,以淡笔写太平,较'烽火照西京'之雄浑,别具雍容之致。末章'珠帘上玉钩'五字,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沈德潜《唐诗别裁》**谓:
"『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十字,写尽禁苑春色。以寻常景物入天家,而自然有仙气盘旋。后主『砌下落梅如雪乱』,未免带凄清色,此则纯然盛世元音。"

**陆时雍《诗镜总论》**尤为推崇月色描写:
"『月上宫花静』一章,二十字作三层看:初写月影,次写烟色,末写漏声,如展小李将军界画,楼台层层向暗处渐隐,而仙家十二阑干自在云雾缥缈间。"

**贺裳《载酒园诗话》**论其政治隐喻:
"『端拱大明宫』五字,暗用《尚书》『垂拱而治』典。外似颂圣,内实箴规,与老杜『蓬莱宫阙对南山』同一机杼,特以绮语包裹耳。"

**黄生《唐诗摘钞》**析其艺术匠心:
"组诗如移步换景图卷,日景、雪景、春景、夜景次第展开。最妙在『春风真有意』句,将无情物作有情看,直把九重殿阁化作丽人妆镜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