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齐国都城的郊野上,车马粼粼,旌旗猎猎。齐襄公率众狩猎的盛况,被《诗经·齐风》的采诗官以最凝练的笔触镌刻在《卢令》三章之中。那清脆的"令令"环佩声,原是猎犬颈项间铜铃的欢鸣,却在历史的回音壁上,撞出了先秦贵族田猎文化的清越声响。
考古发现的西周青铜猎器纹饰上,常可见猃犬矫健的身姿。而《卢令》中"重环""重鋂"的描写,恰与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犬马饰物相印证——那些错金银的项圈,层层叠叠的铜环,无不彰显着主人对猎犬的珍视。这种对犬饰的极致刻画,实则暗含着对齐襄公"修容仪以媚民"(《毛诗序》)的微讽,犬之华美愈甚,人之德行愈显。
"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的递进式赞颂,在《左传·桓公六年》的记载中能找到注脚。彼时齐鲁会猎,齐襄公"射雉,一矢亡五禽",其射艺之精令诸侯叹服。诗人以猎犬为镜像,将君主英武的须髯(鬈)、睿智的谋略(偲),化作春日原野上流动的图腾。那铜铃的韵律,遂成为衡量德政的声波,在《齐风》的竹简上荡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