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昊天有成命,乃《诗经》中祭祀周成王之颂诗,其文辞庄重典雅,尽显周初礼乐文明之气象。据《毛诗序》载,此诗为"郊祀天地"之乐歌,郑玄《笺》更明言"谓祀于南郊,以配后稷",盖周人以昊天上帝为至高神祇,而将王命归于天授。
细究其创作背景,当在周公摄政、成王嗣位之际。诗中"二后受之"一句,古今注家多解为文王、武王受天命开创周邦;而"成王不敢康"五字,尤见深意。《史记·周本纪》载成王幼年即位,周公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制礼作乐,终使天下归心。此诗或作于成王成年亲政之时,既颂扬文武功业,亦诫勉新王勤勉治国。
"夙夜基命宥密"之句,与《尚书·无逸》中周公戒成王"君子所其无逸"遥相呼应。彼时青铜器铭文如何尊、大盂鼎等,皆常见"恭畏天命"之辞,与此诗"单厥心"(尽忠竭诚)的精神一脉相承。末句"肆其靖之",既是对周初"成康之治"的礼赞,亦暗含以德配天的政治理想。
全诗虽仅七句三十四字,然字字如钟鼎铭文,回荡着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永恒命题。其创作实为周初统治者建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文化实践,在青铜时代的晨曦中,铸就了华夏文明最早的史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