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太和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霓裳羽衣舞未央,大唐的宗庙正沐浴在礼乐文明的辉光之中。《太和》作为《享太庙乐章》的篇章,诞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崇文重礼的鼎革之际。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命太常寺改制雅乐,以"和"为魂,将祭祀乐章分为十二和之制,《太和》居首,用于皇帝亲享太庙、迎神之仪。
诗中"时文圣后,清庙肃邗"二句,暗合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封禅泰山后,更定礼乐以彰显文治的历史。彼时太庙祭享,必陈《九功舞》《七德舞》,玉磬金钟交响于"绳绳云步"的仪仗间,恰如《通典·乐典》所载:"钟磬列悬,羽龠徐动",尽显"穆穆天容"的皇家威仪。
"致诚勤荐"四字,折射出盛唐祭祀文化的内核——以礼乐为舟楫,载德政之馨香。玄宗曾亲制《唐享太庙乐章》十一首,而《太和》以清越之音开篇,似朱雀衔来紫微星的晨光,为三百年李唐王朝的宗庙祭祀,谱下最雍容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