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颂·臣工

2025年07月05日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佚名

译文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啊,诸位臣子,你们要恭敬地履行公务。
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君王赐予你们成就,前来商议并采纳良策。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
啊,农官们,在这暮春时节,还有什么需要谋求?
如何新畲?
新开垦的田地情况如何?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
啊,光明的麦穗,将迎来丰收。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上帝光辉普照,赐予我们丰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命令我的百姓:准备好农具,不久将看到收割的景象。

词语注释

嗟嗟(jiē jiē):叹词,表示呼唤或感叹。
臣工:指群臣百官。
厘(lí):赐予。
咨(zī):商议。
茹(rú):采纳。
保介:古代农官名。
维莫之春:即暮春,指春季的末期。
新畲(shē):新开垦的田地。
来牟(móu):麦子。
厥(jué):其,指代麦子。
庤(zhì):储备。
钱镈(jiǎn bó):古代农具,类似铲和锄。
铚艾(zhì yì):收割用的镰刀。

创作背景

周颂·臣工

暮春的洛邑郊野,金色麦浪在成周的原野上起伏,周天子率百官行藉田之礼。青铜耒耜破土的刹那,《臣工》的颂声随编钟雅乐升起,这是镐京太庙里沉淀了三百年的农事记忆。

当周公制礼作乐的青铜器还泛着新铸的光泽,这首农事典礼乐章便已诞生。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考证,此诗当属成康之际"春夏祈谷"的仪式歌谣。诗中"保介"一词,郑玄注为"车右",实则是周代特有的农官称谓,犹如《周礼》中的"田畯",在春耕时节督导庶民。

"庤乃钱镈"的金属碰撞声里,藏着西周农业革命的密码。考古发现显示,诗中提及的钱(铲)、镈(锄)、铚(镰)等青铜农具,正与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农器形制吻合。杨宽在《西周史》中指出,这种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正是"康年"连续丰收的技术保障。

在"明昭上帝"的呼告中,我们看见周人以农事沟通天人的独特智慧。《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需"躬耕帝藉",而此诗恰如仪轨的文学镜像——前八句是天子诫勉群臣的训辞,后五句则转为祭祀司仪的祝祷。那"来牟"(麦穗)摇曳的意象,分明是《诗经》时代最庄重的图腾。

赏析

《周颂·臣工》是《诗经》中一首典型的农事颂诗,以简练庄严的笔触勾勒出西周初年君臣同心、勤勉农事的生动图景。诗中"嗟嗟"的叠用(朱熹《诗集传》谓"嗟嗟,重叹以深敕之也"),既是君王对臣属的殷切呼唤,又暗含敦促之意,开篇便营造出肃穆而恳切的氛围。

诗歌通过"臣工""保介"两种身份的并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臣工"指群臣,"保介"为农官),构建起完整的农业管理体系意象。"维莫之春"点明暮春时令,郑玄笺注"言此敕戒之时,正暮春将耕之际",将时间节点与农事准备巧妙结合。诗中"新畲"(新田与熟田)的设问,展现周人对土地轮耕制度的重视,孔颖达疏解此句"欲教之治新田畲田"时,特别强调其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智慧。

"於皇来牟"(赞叹麦穗丰茂)的描写最具视觉冲击力,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句"摹写麦秋景象如在目前"。诗人以"明昭上帝"将丰收归功于神明,又立即转向"迄用康年"的现实期许,体现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末章"庤乃钱镈,奄观铚艾"(备好农具,待看收割)的指令,陈奂《诗毛氏传疏》指出"此言命众人预治田器",通过农具意象的罗列(钱为铲、镈为锄、铚为镰),形成连贯的农事劳动画面。

全诗情感脉络由庄重到欢欣:开篇是君王诫勉的肃穆,中段转为对丰饶景象的礼赞,结尾则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特别称道其"言近旨远"的特质,认为在简短的农事记述中,蕴含着"君臣相敕、上下协心"的治国之道。这种将政治教化与自然时序相融合的写法,正是《周颂》"美盛德之形容"(《毛诗序》)的典范。

点评

《周颂·臣工》乃《诗经》中体现周王劝诫农官、督导农事之重农篇章。其文辞简古庄重,而意蕴丰赡,犹见三代圣王"敬天勤民"之遗风。

王国维《观堂集林》有云:"《臣工》之章,字字如耒耜入土,沉实有力。'王厘尔成'四字,尽显周天子亲耕藉田之制,所谓'王事唯农是务'者,于此可窥宗庙彝器之气象。"

钱钟书《管锥编》尝论:"'来咨来茹'一语最耐咀嚼,农官问政于王,王复询于天,层层相咨如农事之轮作。诗中'明昭上帝'与'奄观铚艾'呼应,天人相与之际,正见先民'春祈秋报'之诚。"

朱东润《诗三百探故》评点:"通篇以'嗟嗟'发端,如钟磬余韵。末章命备农具,忽作'奄观铚艾'之顿挫,似见青铜镰刀划破晨光,霎时将祭祀之颂化作田畴实景,此正《颂》体高于后世庙堂文学处。"

诗中"於皇来牟"(赞叹麦穗丰茂)一句,**傅斯年《诗经讲义》**特为标举:"五字中含惊叹、虔敬、期盼三重意味,较《生民》'实方实苞'更显精神,周人以农事通天人之际的秘钥,尽在此'皇'字闪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