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商颂·长发

2025年07月05日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佚名

译文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
商朝先祖智慧深广,久远之时已显吉祥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远古洪水浩渺无边,大禹治水平定四方
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
开拓疆域至远方,国土辽阔又宽广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有娀氏女正青春,上天赐子诞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先祖契王英明神武,无论小国大国皆归附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
遵循礼法不逾越,巡视领地政令发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相土开拓功业盛,海外诸国皆臣服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天命传承不违背,直至成汤功业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成汤应运而生,圣德日日提升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虔诚祷告心意诚,敬奉上帝受天命,九州疆域皆统领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
接受大小玉礼器,为诸侯国作表率,承受上天美意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不争不急显从容,刚柔相济得其中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施政宽和又仁厚,百福齐聚国运隆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
接受大小贡品,庇护诸侯国安定
何天之龙,敷奏其勇
承受上天荣宠,展现英勇武功
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不惊不惧稳如山,不慌不乱显从容,百福汇聚国运通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
商王挥动旌旗,虔诚持斧出征
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军威如火势熊熊,无人敢来相抗衡
苞有三蘖,莫遂莫达
树根旁生三枝芽,无法生长终不成
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九州疆域皆统一,韦顾两国已征服,昆吾夏桀终败亡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
从前中期国运盛,声威显赫功业成
允也天子,降予卿士
诚信仁义真天子,赐予贤能辅政臣
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伊尹担当大任,辅佐商王定乾坤

词语注释

濬哲(jùn zhé):深邃的智慧
幅陨(fú yǔn):疆域
有娀(yǒu sōng):上古部族名
桓拨(huán bá):英武有为
絿(qiú):急躁
戁(nǎn):恐惧
竦(sǒng):害怕
旆(pèi):旌旗
钺(yuè):大斧
蘖(niè):新枝

创作背景

商颂·长发,乃《诗经》中颂扬殷商先祖功业之瑰丽篇章,其创作背景可溯至殷商后裔祭祀先祖时的庄严颂歌。据《毛诗序》载:"《长发》,大禘也。"禘祭为古代帝王祭始祖之隆典,此诗或作于周代宋国(商裔封地)祭祀成汤之时,以追述商族起源、圣王德业。

洪水图腾与玄鸟生商
开篇"濬哲维商,长发其祥"以宏阔笔触勾勒商族神圣起源。诗中"禹敷下土方"暗合《尚书·禹贡》大禹治水传说,将商族命运与华夏文明肇始相连。而"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则呼应《史记·殷本纪》"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图腾记忆,展现商族以神裔自居的族群认同。

相土开疆与成汤受命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记载商先祖相土开拓疆土之功,甲骨文中亦有"相土"记载可互为印证。诗中"帝命式于九围"至"武王载旆"等章,浓墨重彩描绘成汤"革命"夏桀的史诗历程。《竹书纪年》载"汤有七名而九征",与此诗"韦顾既伐,昆吾夏桀"的战争叙事相合,彰显"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政权合法性。

伊尹辅政的德政理想
末章"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突显贤相伊尹(阿衡)的地位,《清华简·尹至》等出土文献佐证伊尹在商初政治中的核心作用。诗中"不竞不絿,不刚不柔"的治国理念,既符合《尚书·汤诰》"克宽克仁"的记载,亦折射周代宋国对"商政"的理想化重构。

此诗实为层累形成的历史记忆结晶:既保存了商族口传史诗的古老内核(如玄鸟生商),又融入了周代宋国的礼制诉求(如禘祭仪轨),更以"敷政优优"等表述暗合西周以来的德治思想,堪称跨越时空的族群精神纪念碑。

赏析

《商颂·长发》是《诗经》中颂扬商族史诗的瑰丽篇章,以恢弘的笔触勾勒出商族从诞生到崛起的壮阔历程。诗中"濬哲维商,长发其祥"开篇即用"濬哲"(深邃智慧)与"长发"(久远祥瑞)的意象,奠定庄重典雅的颂诗基调。朱熹在《诗集传》中评点此句:"言商世世有濬哲之君,其祥久发见也",揭示出对商族德性传承的礼赞。

诗歌巧妙融合神话与历史,如"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将大禹治水的传说与商族起源交织。方玉润《诗经原始》特别称赏这种"以上古事为商发祥之由"的写法,认为其"托始遥深"。而"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则化用简狄吞卵生契的图腾神话,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此类描写体现了"殷人尚鬼,尊神先礼"的宗教意识。

在表现商汤功业时,"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的战争描写极具视觉冲击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解析此喻:"以火喻汤师之盛,其势不可遏"。而"不竞不絿,不刚不柔"的治国之道,被陈奂《诗毛氏传疏》赞为"中和之德",展现儒家推崇的"允执厥中"政治理想。

诗歌的情感脉络从神圣庄严渐至激昂慷慨。开篇的"帝命不违"体现对天命的敬畏,到"武王载旆"段则充满动态张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特别指出"苞有三蘖"象征夏桀残余势力,而"九有有截"四句的排比,"如闻钲鼓之声",形成摧枯拉朽的节奏感。

末章"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以伊尹辅政作结,郑玄笺注强调"阿衡"之称体现"倚任如权衡"的君臣际遇。这种将个人功业融入族群叙事的写法,正如钱钟书《管锥编》所言:"个体与宗族之运命相绾,此先民史诗之常调也。"

全诗通过"玄王桓拨"的商契、"相土烈烈"的开拓、"汤降不迟"的圣王三个历史节点,构建起完整的商族记忆链条。其意象系统兼具神话的瑰丽(帝立子生商)与历史的厚重(韦顾既伐),情感则在虔敬与豪迈间自如转换,堪称"颂"体文学的典范之作。

点评

《商颂·长发》作为《诗经》中商族史诗的重要篇章,历代名家对其雄浑典雅的颂体风格与深厚历史内涵多有阐发:

**王国维《观堂集林》云:"此诗七章,如七宝楼台,自玄王至成汤,历叙商族之兴。其辞峻洁而弘深,犹见殷人尚质之遗风。"
首章"濬哲维商"四句,以洪水禹功为背景,将商族起源托于天命,正如
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言:"发端庄重,如黄钟大吕之鸣,立天地气象于尺幅之间。"

诗中"玄王桓拨"至"海外有截"数章,展现商族先祖开疆拓土之功。**朱熹《诗集传》**评曰:"相土烈烈一章,如青铜鼎彝之纹,朴拙中自见威仪。殷人尚鬼,而此篇独重人事,盖以德承天命也。"

至"武王载旆"章,**吴闿生《诗义会通》**尤为激赏:"'如火烈烈'四字,写汤武之师如现目前。金戈铁马之声与庙堂雅颂之体交融,此殷商文学独绝处。"末章"实维阿衡"句,**陈子展《诗经直解》**谓其:"以伊尹作结,见君臣相得之盛,笔力千钧却举重若轻。"

全诗结构之妙,**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总评云:"自长发其祥至百禄是总,如大河奔流而节节顿挫,终汇于'实左右商王'一句,此乃《颂》体正法眼藏。"其刚健中寓雍容的气度,恰如闻一多《神话与诗》**所言:"《长发》者,殷商民族精神的青铜铭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