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风·卫风·淇奥

2025年07月05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佚名

译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高雅先生真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庄重威武胸襟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成片
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美玉充耳垂两边,帽缝宝石如星闪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堆如席
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精纯如金似白锡,贵重如圭如白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词语注释

淇奥(qí yù):淇水弯曲处
猗猗(yī yī):美盛貌
匪(fěi):通“斐”,有文采
瑟(sè):庄重貌
僩(xiàn):威武貌
咺(xuān):威仪显著
谖(xuān):忘记
琇莹(xiù yíng):美石
会弁(kuài biàn):鹿皮帽缝合处
箦(zé):堆积
圭璧(guī bì):玉器
重较(chóng jué):车上横木

创作背景

淇水汤汤,竹影婆娑。在《国风·卫风·淇奥》的悠远吟唱中,我们仿佛看见西周至春秋时期卫国的文明之光。据《毛诗序》载,此诗乃"美武公之德",那位辅佐周平王东迁的卫武公,九十五岁犹箴儆于国,其德如玉圭如白锡,经岁月琢磨而愈见光华。

历史的长卷徐徐展开:卫国故地淇水之滨,绿竹终年苍翠,《水经注》载"淇水出隆虑,东南流经淇县",这片丰饶水土滋养出以竹喻德的审美意象。诗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暗合《礼记·大学》"道学""自修"之理,与青铜时代"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的工艺精神相辉映。

三章复沓间,君子形象渐次丰满:首章以切磋喻学问,次章以"琇莹""如星"状威仪,末章"金锡圭璧"喻品性。尤其"善戏谑兮"一句,透露出先秦贵族"威而不猛"的中和之美,恰如《左传》载卫武公"自儆于朝"时"倚几有诵"的风雅。

竹影摇荡千年,这首诞生于黄河流域的颂歌,将青铜时代的礼乐精神凝铸成永恒的君子图腾。每一片竹简般的诗句,都在传唱着华夏文明对"有斐君子"最古典的想象。

赏析

《淇奥》如一幅用绿竹与美玉绘就的君子长卷,在《诗经》的星空中散发着温润的光辉。诗中"绿竹猗猗""青青""如箦"的层层递进,恰似镜头由远及近的推移——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指出,这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以竹的挺拔劲节隐喻君子的品格成长,从初生到茂盛,终至密集成荫的完美境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八个字凝练了儒家对人格修养的终极理想。朱熹在《诗集传》中赞叹此句"道尽学问自修之功",那反复打磨玉器的意象,恰似君子永无止境的自我淬炼。而"金锡圭璧"的连喻更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奇妙转化——方玉润《诗经原始》评点说:"金锡言其锻炼之精纯,圭璧见其性情之温润",刚柔相济的品格在此得到完美统一。

诗中君子的形象始终笼罩着双重光晕:既有"瑟僩赫咺"的威严气度(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释为"庄敬显盛之貌"),又不失"善戏谑兮"的潇洒风趣。这种张力在钱钟书《管锥编》中被解为"礼与情的和谐",就像青铜器上繁复纹样间突然绽放的生动鸟纹。而"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的华美佩饰,在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的解读中,已非简单的外在装饰,而是"德辉外著"的象征性表达。

最动人的莫过于"终不可谖兮"的咏叹,陈子展《诗经直解》称其"余音袅袅,如磐声绕梁"。这穿越两千年的永恒思念,或许正是因那君子形象既具理想化的完美,又充满人性的温度——他会说笑却不刻薄("不为虐兮"),似玉坚硬又似竹柔韧,在《诗经》的草木世界里,永远保持着令人心折的生动微笑。

点评

《淇奥》一诗,如淇水之畔的绿竹,清雅高致,风骨凛然。此篇以竹喻人,将君子之德、之容、之才,层层铺陈,可谓《诗经》中颂美君子的典范之作。

**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淇奥》,美武公之德也。以竹之猗猗、青青、如箦,兴君子之德之盛。切磋琢磨,言其学问之精;金锡圭璧,言其德器之纯。瑟僩赫咺,则威仪之盛;宽绰戏谑,则性情之和。通篇无一字不雅,无一笔不韵。"

**朱熹《诗集传》**则云:"卫人美武公之德,而以绿竹始生之美盛,兴其学问自修之进益也。‘如切如磋’者,道其学之精密;‘如琢如磨’者,言其德之纯熟。‘瑟兮僩兮’,则言其严密武毅之容;‘赫兮咺兮’,则言其宣著盛大之貌。"

诗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八字,尤为千古名句。**钱钟书《管锥编》**论此:"‘切磋琢磨’四字,遂为中国文化中修养德行之象征。非仅状其外在之修饰,更见其内心之砥砺,如玉石之雕琢,必历百工而后成器。"

末章"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二句,**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妙解:"君子之性情,于此可见。庄而不拘,谐而不亵,正如淇奥之竹,虚心有节而风姿潇洒。此等境界,非大德者不能至也。"

全诗三章,由外而内,由形入神,将君子之象层层推高。绿竹之喻,既见其风骨,又显其生机;切磋之语,既彰其学问,复明其德行;金玉之比,既美其质地,更贵其器度。**吴闿生《诗义会通》**叹曰:"《淇奥》之诗,温柔敦厚而不失其刚健,华美绚烂而不掩其质朴,诚为《国风》中颂美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