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风·唐风·山有枢

2025年07月05日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佚名

译文

山有枢,隰有榆。
山坡上长着刺榆,洼地里生着白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你虽有华美衣裳,却不穿也不披。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你虽有高车骏马,却不乘也不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忽然一天你死去,别人享受多欢愉。
山有栲,隰有杻。
山坡上长着臭椿,洼地里生着菩提。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你虽有庭院屋舍,却不洒也不扫。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你虽有钟鼓乐器,却不敲也不击。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忽然一天你死去,别人占有多安逸。
山有漆,隰有栗。
山坡上长着漆树,洼地里生着栗树。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你虽有美酒佳肴,何不日日弹琴瑟?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姑且用它寻欢乐,姑且用它度时光。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忽然一天你死去,别人住进你屋堂。

词语注释

枢(shū):刺榆树
隰(xí):低湿的地方
曳(yè):拖,这里指穿衣
娄(lóu):通'搂',拉扯,这里指穿衣
栲(kǎo):臭椿树
杻(niǔ):菩提树
考:敲击
保:占有,拥有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唐风低吟着《山有枢》的古老谶语。当晋昭公的宫室在春秋烟尘中渐次倾颓,这首刻在简牍上的诗篇,便成了贵族末世最凄美的镜鉴。

周室东迁后的汾水流域,公族大夫们仍沉湎在青铜礼器的幽光里。考古发掘的晋侯墓中,成套的编钟与玉衣寂然陈列,恰似诗中"弗鼓弗考"的钟鼓,"弗曳弗娄"的锦衣。曲沃代翼的刀光尚未斩断宗庙香火时,唐地的士大夫已预见了这场必然的凋零——山西翼城出土的春秋早期车马坑,那些未曾"驰驱"便深埋地下的驷马轩车,正是诗中最怵目的意象注脚。

漆树与板栗仍在山隰间生长,而《左传》记载的晋国卿大夫们,已在兼并中显露出"他人入室"的恐慌。清华简《系年》揭示的曲沃代晋历程,恰似诗中反复咏叹的"宛其死矣",那些未及享用的酒食钟鼓,终成新主殿堂上的战利品。当青铜器铭文中的"永宝用享"变成讽刺的谶语,这首诗便成了穿越时空的警世钟磬。

在礼乐制度崩解的裂缝里,诗人以草木荣枯为喻,将周代贵族"且以喜乐"的宴饮传统,化作对生命无常的深沉咏叹。考古所见晋地墓葬中精美的瑟笙与酒器,此刻在诗行间奏响的,却是比丧钟更令人战栗的永恒诘问。

赏析

《国风·唐风·山有枢》以"山隰对举"的经典意象开篇,构筑出高低错落的自然空间。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指出:"枢为刺榆,与榆同类异种,诗特变文以协韵耳",这种植物意象的精心选择,既体现音韵之美,又暗含等级秩序——山巅的枢树与低湿处的榆树,恰似贵族与平民的天然分野。

诗歌通过"衣裳-车马-廷内-钟鼓-酒食"的物质罗列,构建出春秋时期贵族生活的全景图卷。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三章叠咏中,物质享受由穿戴扩展到居所、娱乐,层层递进,展现出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形象"。而"弗曳弗娄""弗驰弗驱"等否定句式,则形成尖锐反讽,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言:"'弗'字重复如捶鼓,每击必中守财奴之要害"。

诗歌最震撼处在于"宛其死矣"的反复咏叹。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句:"冷语刺骨,如暮鼓晨钟",死亡意象与"他人是愉"的结局形成强烈对比。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将其与《圣经》中"积财宝在天上"的训诫相提并论,认为"中西方哲思在死亡面前达成了惊人的一致"。末章"且以喜乐,且以永日"的劝诫,被余冠英《诗经选》解读为"及时行乐思想的诗意表达,但底色仍是对生命短暂的焦虑"。

全诗情感脉络呈现出"讽喻-警示-劝谕"的三重演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指出:"此诗表面劝人享乐,实则是对吝啬贵族的深刻批判"。而现代学者扬之水在《诗经别裁》中更进一步阐释:"物质享受的铺陈与死亡阴影的交替出现,构成了生命存在的悖论式追问"。

点评

此诗以"山隰"起兴,草木各得其所,反衬人世之荒怠,诚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云:"此讽富人吝啬之诗。三章叠咏,皆言其有物不用,徒为他人所有,深可惜也。"诗中"弗曳弗娄""弗驰弗驱"等句,将守财奴之态刻画入骨。

钱钟书《管锥编》独辟蹊径,谓:"'宛其死矣'三复其言,非特讽吝啬,实乃先秦之'存在主义'——死生无常,当及时行乐。"此说发前人所未发,揭示诗中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叩问。

吴闿生《诗义会通》则点出其艺术特色:"每章易数字而意境递进,由衣裳车马至钟鼓酒食,吝者之态愈显,而讽刺之意愈深。末句'他人入室'四字尤显冷峭,如寒夜磬声,令人悚然。"

王夫之《姜斋诗话》更从比兴手法着眼:"'山有枢,隰有榆'非徒写景,实乃天道周行、万物得所之象,反照人之乖戾。草木犹知各安其位,人反不能适性逍遥,此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之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