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风·邶风·凯风

2025年07月05日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佚名

译文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和风从南方吹来,轻拂那酸枣树的嫩芽。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嫩芽生机勃勃,母亲却辛劳不已。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和风从南方吹来,吹拂那酸枣树的枝条。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母亲圣明又善良,我却不成器。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哪里有清凉的泉水?在浚城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虽有七个子女,母亲仍劳苦不堪。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美丽的黄鸟,歌声婉转动听。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虽有七个子女,却无人能安慰母亲的心。

词语注释

凯风:和风,南风。
棘心:酸枣树的嫩芽。
夭夭:生机勃勃的样子。
劬劳:辛劳。
棘薪:酸枣树的枝条。
圣善:圣明善良。
令人:成器的人。
爰:何处。
寒泉:清凉的泉水。
浚:浚城,地名。
睍睆:美丽的样子。
载:语气助词,无实义。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南风徐来,棘树新芽在暖风中轻轻摇曳。《凯风》的诞生,正浸染着周代邶地(今河南汤阴东南)特有的风土气息。据《毛诗序》载,此诗乃"美孝子之能反哺",然细究其字里行间,分明洇着七子难报慈恩的深深愧怍。

历史长卷中,邶地曾为商纣之子武庚封邑,周初动荡赋予这片土地隐忍的特质。诗中"棘心夭夭"的意象,恰似那些在贫瘠土壤中顽强生长的酸枣树——先秦时期黄河流域常见的灌木,其多刺而难成栋梁的特性,暗喻着诗人对"我无令人"的自责。考古发现的周代农耕器具告诉我们,当时妇人仍需参与繁重劳作,"母氏劬劳"四字,实则是千千万万周代劳苦母亲的缩影。

寒泉在浚邑(今河南濮阳境内)地下潺潺流动的意象,与《水经注》记载的浚地水系暗合。那"睍睆黄鸟"的婉转,恰是《诗经》时代中原地区常见的黄鹂啼春。这些浸润着地域特色的物象,将孝子难安的赤忱,永远定格在了三千年前的春日里。

赏析

《国风·邶风·凯风》赏析

南风温柔地拂过,吹动酸枣树稚嫩的枝条。这看似寻常的自然景象,在诗人笔下化作动人的伦理画卷。朱熹在《诗集传》中道破天机:"凯风,南风也。言南风吹棘,其心夭夭然盛,而母养七子,亦劳苦矣。"那"棘心夭夭"的意象,恰似母亲含辛茹苦抚育的孩童,在温暖母爱中抽枝发芽。

诗中"凯风"与"棘薪"的意象转换尤见匠心。从初生的"棘心"到可作柴薪的"棘薪",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点明:"棘心喻子之幼,棘薪则喻子之已成"。而母亲始终如一的劬劳,却在岁月中沉淀为"圣善"的品格。这种对比中暗含的愧疚,在"我无令人"的叹息里震颤——七个子女竟无一人可慰母心,程俊英《诗经注析》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孝子自责诗"。

寒泉浚邑的典故更添深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水经注》考证:"寒泉在濮阳城南",清冽泉水滋养一方,恰似母亲哺育众子。而"睍睆黄鸟"的婉转鸣唱,在方玉润《诗经原始》看来是"兴孝子欲尽反哺之义"的绝妙反衬:连鸟儿都能以美妙声音回报自然,七子却难慰母心。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使愧疚之情愈发沉痛。

全诗四章层层递进,从南风育物的自然现象,到寒泉黄鸟的比兴寄托,最终凝结成中国孝文化最早的抒情范式。正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言:"此诗感动千古,正在其温柔敦厚而不失诚恳"。那穿越三千年的南风,至今仍轻叩着每个游子的心扉。

点评

《邶风·凯风》以温煦南风起兴,如明代学者戴君恩《读风臆评》所赞:"'棘心夭夭'四字,写尽稚子依母之态,化工之笔也。"诗中"凯风"意象尤为历代评家称道,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南风曰凯,取长养万物之义。母氏劬劳,正赖此以喻慈母抚育之恩。"

"寒泉""黄鸟"二章最见匠心,王夫之《诗经稗疏》有云:"寒泉潜滋而不言其润,黄鸟好音而反衬不孝,此正《三百篇》温柔敦厚处。"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更点明其艺术魅力:"后二章忽作转语,寒泉之清反哺,黄鸟之好音娱亲,皆以自然之物反衬人子之疚,可谓恻然动人矣。"

此诗以"七子"与"母心"对照作结,陈继揆《读风臆补》叹曰:"'莫慰母心'一语,如闻七子抱憾之声,千年之下犹催人泪下。"其情感张力,恰如钟惺《评点诗经》所云:"说孝子心事,愈平淡处愈见沉痛,此风人之极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