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雅·凫鹥

2025年07月05日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

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尔酒既湑,尔肴伊脯。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佚名

译文

凫鹥在泾
野鸭鸥鸟戏水滨
公尸来燕来宁
神主赴宴心安宁
尔酒既清
您的美酒多清冽
尔肴既馨
您的佳肴香四溢
公尸燕饮
神主欣然来饮宴
福禄来成
福禄双全降人间
凫鹥在沙
水鸟嬉戏沙滩上
公尸来燕来宜
神主赴宴正相宜
尔酒既多
您的美酒多丰盛
尔肴既嘉
您的佳肴真美味
公尸燕饮
神主欣然来饮宴
福禄来为
福禄自然来相随
凫鹥在渚
水鸟聚集小洲上
公尸来燕来处
神主赴宴乐安居
尔酒既湑
您的美酒多醇厚
尔肴伊脯
您的佳肴是肉脯
公尸燕饮
神主欣然来饮宴
福禄来下
福禄降临人间
凫鹥在潀
水鸟聚集水流中
公尸来燕来宗
神主赴宴受尊崇
既燕于宗
宗庙之中设宴乐
福禄攸降
福禄由此降人间
公尸燕饮
神主欣然来饮宴
福禄来崇
福禄更加显尊崇
凫鹥在亹
水鸟嬉戏峡口旁
公尸来止熏熏
神主赴宴醉醺醺
旨酒欣欣
美酒飘香令人醉
燔炙芬芬
烤肉香气正芬芳
公尸燕饮
神主欣然来饮宴
无有后艰
今后不再有艰难

词语注释

凫鹥(fú yī):野鸭和鸥鸟,泛指水鸟。
泾(jīng):水边。
公尸:古代祭祀时代表神灵受祭的活人,称为“尸”。
燕:通“宴”,宴饮。
肴(yáo):菜肴。
馨(xīn):芳香。
渚(zhǔ):水中的小洲。
湑(xǔ):滤过的酒,指酒清澈。
脯(fǔ):干肉。
潀(cóng):水流汇合处。
宗:宗庙。
攸(yōu):所。
亹(mén):峡中两岸对峙如门的地方。
熏熏:和悦的样子,一说指酒醉的样子。
旨酒:美酒。
燔炙(fán zhì):烧烤的肉。

创作背景

《大雅·凫鹥》创作背景考略

周室宗庙的礼乐回响

此诗当为西周中期宗庙祭祀后的"燕尸"乐章,郑玄《毛诗笺》云:"祭祀既毕,明日又设礼而与尸燕",道出其独特礼制背景。周人以"事死如生"之念,在隆重的"正祭"后,复设宴款待代祖先受祭的"公尸",形成"祭—燕"相续的完整仪轨。

凫鹥意象的礼乐隐喻

开篇"凫鹥在泾"的野鸭沙鸥,实为宗庙附近沣镐二水的真实写照。《诗经原始》指出:"凫鹥,水鸟而性善",其群栖水滨的自然景象,恰喻主宾和乐的燕饮氛围。五章叠咏中,泾、沙、渚、潀、亹的水域变换,暗合《周礼》"祭川泽则沈"的祭祀传统。

酒醴馨香中的政治哲学

"尔酒既清,尔肴既馨"的反复吟唱,折射出西周鼎盛期的物质丰饶。考古所见西周青铜酒器如卣、爵的精密铸造,佐证了诗中酒礼的考究。而"福禄来成"的祝祷,实则是周人"敬天保民"思想的诗意呈现——通过严谨的礼乐仪式,构建天人相通的统治合法性。

诗乐一体的仪式现场

据《仪礼·特性馈食礼》记载,燕尸礼需"钟鼓既设,举酬逸逸"。诗中"旨酒欣欣,燔炙芬芬"的视听描写,恰与青铜编钟、石磬的考古发现相印证。末章"无有后艰"的祈愿,透露出周人在宗教仪式中对政权永续的深沉寄托,这种忧患意识正是《诗经》雅颂篇章的精神底色。

赏析

《大雅·凫鹥》是《诗经》中一首独特的祭祀诗,以水鸟与"公尸"的意象交织,构建出安宁祥和的礼仪画卷。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赞叹此诗"气象雍容,词旨浑厚",点明了其庄重而不失温润的美学特质。

意象的流动与象征
诗中以"凫鹥"(野鸭与鸥鸟)起兴,它们依次出现在泾水、沙洲、河渚、港汊、峡口,形成空间的自然延展。汉代郑玄《毛诗笺注》认为"凫鹥之在水中,以喻公尸之在宗庙",水鸟的恬适自在恰似神灵化身"公尸"享受祭祀时的从容之态。每一章变换的栖息地,暗喻祭祀场所的洁净神圣,正如宋代朱熹《诗集传》所言"水鸟之处得所,则公尸之来安乐"。

情感的层递与升华
五章复沓结构中,"来宁—来宜—来处—来宗—熏熏"的微妙变化,展现了神灵从安宁到欣悦的情感递进。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特别指出"'熏熏'二字摹神",描绘出公尸微醺后祥和的精神状态。而"福禄来成—来为—来下—来崇—无有后艰"的祝祷词演变,则体现从祈福到消除灾祸的愿望深化,形成情感的圆满闭环。

礼乐精神的诗意呈现
诗中反复铺陈"尔酒既清""尔肴既馨"的祭品描写,并非简单罗列。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阐释此为"酒食所以享神,神之所飨",通过物质丰洁传递精神的虔敬。当代学者李山在《诗经析读》中强调,诗中酒食与福禄的对应关系,揭示了周人"敬天保民"思想中"德福一致"的伦理观——唯有诚敬方能换来神赐的福祉。

艺术结构的精妙设计
全章采用"兴—人—物—祝"的四段式结构:先以凫鹥起兴,继写公尸降临,再叙祭品丰美,终以福禄之祝。这种回环往复的韵律,既符合祭祀乐歌的仪式需求,又形成视觉(水鸟)、味觉(酒肴)、听觉(祝祷)的多重感官交融。近代学者闻一多在《诗经研究》中称之为"宗教仪式与诗歌节奏的完美统一",体现了周代雅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点评

《大雅·凫鹥》乃《诗经》中祭祀燕飨之佳作,以"凫鹥"起兴,绘公尸燕饮之景,叠章复沓中见庄重雍容。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五章皆言酒肴之丰、福禄之盛,而每章变换数字,如珠走盘,圆转不竭。"其言切中肯綮,道出此诗回环往复之美。

诗中"公尸"形象尤为特殊,朱熹《诗集传》释云:"公尸者,所祭之祖也。古人祭祀,立尸以象神。"此说揭示周人以活人代受祭之古礼。而"福禄来成""福禄来崇"等句,王国维于《观堂集林》中赞叹:"非徒祷祝之辞,实见周人敬天法祖时,天人相与之和谐气象。"

至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二句,近人闻一多《诗经通义》称其:"不独状味觉之甘美,更以叠字构建立体感官,使祭宴之欢洽可闻可嗅。"末章"无有后艰"四字,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点明:"结以慎终之意,与《楚茨》'永锡尔极'同具深心,显祭祀非止娱神,实为子孙谋永祜也。"

此诗五章如五重礼乐,在水泾、沙渚、潀流、山亹间次第展开。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谓之:"每章易境,如移步换形,而中心意象如贯珠,此正《雅》诗之典范。"其说可谓得诗家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