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雅·大明

2025年07月05日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佚名

译文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人间善恶分明,上天威严显赫。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命难以信赖,为王实非易事。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天位本属殷商,却令其失天下。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挚国任家次女,来自殷商故地,嫁到周国都城,成为王室新娘。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她与王季相伴,共行仁德之政。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太任怀孕生子,诞下文王姬昌。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这位文王啊,恭敬又谨慎。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虔诚侍奉上天,获得众多福佑。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他的德行不违,因此统领诸侯。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上天监察人间,天命已然降临。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文王年轻时,天赐良缘。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在洽水北岸,在渭水之滨。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文王举行婚礼,莘国有位淑女。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
莘国这位淑女,宛如天仙下凡。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占卜得吉兆,亲迎到渭水。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船舟连成浮桥,婚礼盛大辉煌。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天命从天而降,授予这位文王。
于周于京,缵女维莘。
在周国都城,娶莘国女子。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长子伯邑考早逝,次子武王降生。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上天保佑武王,协和伐商大业。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殷商大军集结,旌旗密如树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誓师牧野战场,周军士气高昂。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上帝监察你们,切勿心怀二志。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牧野广阔无垠,战车光彩夺目,四马奔腾如雷。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军师姜尚在此,如雄鹰展翅翱翔。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辅佐那武王,大举讨伐殷商,一朝天下清明。

词语注释

忱(chén):信赖
嫔(pín):古代女子出嫁
聿(yù):文言助词
涘(sì):水边
伣(qiàn):好比
缵(zuǎn):继承,这里指娶妻
騵(yuán):赤毛白腹的马
燮(xiè):调和,协和

创作背景

大雅·大明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大雅·大明》作为《诗经·大雅》的第三篇,诞生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是周人歌颂先祖开国功业的史诗性作品。全诗八章结构严谨,以天命观为经纬,将周王朝代商而立的历史进程神圣化,折射出周初"以德配天"的政治哲学。

创作动机

周王室为巩固新生政权,通过祭祀乐歌重构历史叙事:

  1. 合法性建构:诗中"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暗合《尚书·多士》"皇天改大邦殷之命"的记载,解释商周鼎革的天命依据
  2. 德治宣传:通过文王"小心翼翼""厥德不回"的形象塑造,呼应青铜器铭文(如大盂鼎)中"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的记载
  3. 军事神化:牧野之战"檀车煌煌"的描写,与利簋铭文"珷征商,唯甲子朝"形成文本与实物互证

文学渊源

  • 结构特色:采用"三代叙事"模式(王季→文王→武王),与《大雅·生民》《皇矣》共同构成周族史诗三部曲
  • 意象传承:"造舟为梁"的婚嫁场景,在战国清华简《耆夜》中亦有印证,体现周人对文王婚礼的神圣化记忆
  • 修辞发展:"伣天之妹"的比喻,开创后世"天妹"政治联姻书写传统(见《汉书·外戚传》)

宗教维度

诗中三次出现"上帝临女",与周原甲骨H11:82"上帝"刻辞相呼应,反映周人改造殷商"帝"观念的历史进程。末章"会朝清明"的描写,暗合《逸周书·世俘解》记载的克商日期(甲子日"朝"),体现周人以天文历法印证天命的思维。

正如王国维《观堂集林》所言:"《大雅》诸篇,多作于克殷之后,所以昭文武之勋光者。"《大明》正是这种历史书写的典范,将部落记忆升华为天命史诗。

赏析

《大雅·大明》作为《诗经》中恢弘的史诗性篇章,以庄严的笔触勾勒出周王朝崛起的天命叙事。全诗贯穿"天命靡常,唯德是依"的核心理念,通过神圣婚姻与赫赫武功的意象交织,展现出周人"以德配天"的深层政治哲学。

神圣叙事的双重维度
开篇"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构建起天人感应的神圣框架。正如学者程俊英所言:"此诗以天地对举的方式,暗示人间君王必须德行昭著方能匹配天威"(《诗经译注》)。诗中太任、太姒两位女性的"德配"描写尤为精妙——"维德之行"的太任孕育文王,"伣天之妹"的太姒来自有莘,这些婚姻叙事实则是"天作之合"的隐喻。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指出:"周人将族源记忆神圣化,通过女性德行的母题强化政权合法性"。

战争书写的崇高美学
牧野之战的描写堪称先秦战争诗的典范。"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的视听交响,与"其会如林"的森然意象形成张力。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段:"如闻钲鼓之声,如见干羽之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时维鹰扬"的尚父形象,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盛赞这个比喻:"以猛禽掠空之态写大将威风,后世'鹰扬将军'典出于此"。这种动态意象群最终收束于"会朝清明"的澄明境界,暗示新政权的天地正气。

情感张力的艺术呈现
在庄严叙事中潜藏着深沉的情感暗流。文王"小心翼翼"的谨慎,"无贰尔心"的诫命,都体现着周人对天命的敬畏。日本学者白川静在《诗经研究》中特别关注诗中"怀多福"与"燮伐大商"的情感矛盾:"这种既感恩又戒惧的心理状态,正是周人'敬德保民'思想的文学投射"。诗中反复出现的"有命自天"等句式,通过回环往复的韵律,强化了神圣使命感与历史宿命感的交融。

全诗最终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德—命—功"叙事闭环:从文王修德配天,到武王承命伐纣,周人以道德叙事重构了政权更替的合法性。这种将伦理价值注入历史书写的方式,奠定了后世儒家政治哲学的诗学原型。

点评

《大雅·大明》乃《诗经》中周民族史诗之瑰宝,其叙事之恢弘、笔法之精妙,历来为学者所叹。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曰:"通篇以天命为纲,以德行为纬,将文王、武王之兴与商纣之亡相对照,如观星象之昭昭,闻雷霆之赫赫。"此言切中肯綮,道出诗中天命与人事交织的深刻意蕴。

近人王国维于《观堂集林》中独赏其叙事艺术:"自'挚仲氏任'至'笃生武王',如连环画卷徐徐展开,太任之贤、文王之德、太姒之淑,皆以简净之笔传神写照。'造舟为梁'四字,尤见周人礼乐文明之气象。"此评点出诗中女性形象塑造之精妙,诚如明珠贯串全篇。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特别拈出"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二句:"此非徒誓师之辞,实乃以神圣意志熔铸集体信念,使牧野之战顿生宗教庄严。后世'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之思想,于此已见端倪。"可谓发千古之覆,揭示诗中蕴含的哲学深度。

至若"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之战场描写,朱熹《诗集传》叹为:"状军容之盛如在目前,声光交迸处,自有一种肃杀之气。"而"时维鹰扬"四字,更被闻一多誉为"以猛禽搏击之态写太公望之神武,先秦战争文学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