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低垂的长安城内,太庙的琉璃瓦映着最后一缕残阳。开元盛世的钟鼓声里,《享太庙乐章·肃和》的雅乐正随编磬清越之声缓缓升起。这支郊庙乐章诞生的贞观年间,唐太宗以"功成作乐"的礼乐思想,命祖孝孙重定大唐雅乐体系,每一音律皆承载着"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深意。
"大哉至德"四字如青铜编钟轰鸣,道出对先王功德的至高礼赞。太庙石阶前,礼官执羽籥而舞的身影与《周礼·春官》"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的记载重叠。所谓"鸣球以咏",正是《尚书·益稷》"戛击鸣球"的古礼再现,玉磬之声应和着"神其降止"的虔诚祈愿,将"敬天法祖"的礼乐精神凝练成金声玉振的十四韵。
当"式隆景命"的尾韵消散在篆香缭绕的殿宇间,我们仍能触摸到唐人用音律构筑的精神世界——那里有《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宇宙观照,更蕴含着贞观君臣以礼乐致太平的政治理想。这支看似庄严肃穆的庙堂乐章,实则是盛唐气象在音声维度上的永恒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