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瞻卬》如一幅斑驳的青铜铭文,镌刻着西周王朝倾颓前夕的末世图景。据《毛诗序》载,此诗"凡伯刺幽王大坏也",当为周幽王时期(前781-前771年)大夫凡伯所作。彼时三川震而岐山崩,褒姒笑而烽燧熄,诗中以沉郁顿挫之笔,将天人交瘁的王朝悲剧凝练成七章血泪。
开篇"瞻卬昊天"的诘问,实为对周幽王六年(前776年)天象异变的文学投射。《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诗人以"降此大厉"的灾异书写,暗喻褒姒干政引发的政治地震。第二章"人有土田"四组排比,直指《国语》所载幽王"废申后、去太子"的倒行逆施,贵族封地被肆意褫夺的史实,在"女覆夺之"的控诉中具象为礼崩乐坏的缩影。
"哲妇倾城"章乃全诗枢机。郑玄笺注"哲妇谓褒姒也",与《列女传》"褒姒惑君"的记载相印证。"为枭为鸱"的恶鸟意象,恰似《吕氏春秋》所述"幽王以为太室之盟"的谗言蔽天。第四章"鞫人忮忒"直刺褒姒与虢石父构陷申侯的宫廷阴谋,司马迁笔下"幽王举烽火徵兵"的荒唐戏码,在此化作"如贾三倍"的政商乱象。
末三章将个体忧思升华为家国挽歌。"邦国殄瘁"的预言,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破镐京时成为现实。那"觱沸槛泉"的哀鸣,恰与《竹书纪年》"幽王死,周室大乱"的记载形成互文。诗人以"无忝皇祖"的呼告作结,在宗庙倾覆前夕完成最后的谏诤,使这首政治讽喻诗成为西周覆灭的青铜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