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天保

2025年07月05日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佚名

译文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
上天保佑你安定,稳固又牢靠
俾尔单厚,何福不除
使你德行深厚,什么福气不降临?
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使你多受恩惠,万物无不丰盛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
上天保佑你安定,赐你福禄安康
罄无不宜,受天百禄
万事皆顺遂,承受天赐百福
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降下远方之福,唯恐时日不够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
上天保佑你安定,万物无不兴盛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像山丘般高大,像山冈般巍峨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像江河奔涌而来,福泽不断增长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
洁净酒食祭祀,以此孝敬先祖
禴祠烝尝,于公先王
四季祭祀不断,献给先王公侯
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先祖说:赐予你,万寿永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
神明降临此地,赐你众多福气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百姓质朴纯真,每日饮食无忧
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万千黎民百姓,普遍感念你的恩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像月亮般永恒,像太阳般升起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像南山般长寿,永不亏损崩塌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像松柏般茂盛,福泽代代相传

词语注释

戬穀(jiǎn gǔ):福禄安康
罄(qìng):尽,全部
遐(xiá):远
吉蠲(juān):洁净祭祀
饎(xī):酒食
禴祠烝尝(yuè cí zhēng cháng):四季祭祀的名称
诒(yí):赠予
骞(qiān):亏损

创作背景

《天保》作为《诗经·小雅》中的瑰丽篇章,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西周盛世,字里行间浸润着周人以礼乐治国的精神气象。据《毛诗序》载,此诗乃"君下报上之辞",实为臣工在祭祀大典上对周王的祝颂之词,透过对昊天庇佑的虔敬吟咏,折射出周代"敬天保民"的治国哲学。

细考西周青铜器铭文与《尚书·周书》记载,周人以"天命靡常"为诫,尤重以德配天。诗中"俾尔单厚""受天百禄"等句,与大盂鼎"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的铭文遥相呼应,彰显统治者对"天命—德行—福禄"三位一体政治伦理的深刻认知。那反复咏叹的"天保定尔",实则是将王权合法性建构于天道循环的宏大叙事之中。

艺术上,诗人以三重"如"字排比展开天地意象群:"如山如阜"取象于大地之永恒,"如川之方至"喻示生机之奔涌,"如月之恒"则暗合《周易》"日月得天而久照"的宇宙观。这种博喻手法,恰与西周中期青铜器纹饰中渐趋繁复的窃曲纹、环带纹形成跨媒介的美学共鸣,共同演绎着周人对秩序与生命的礼赞。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禴祠烝尝"的祭祀仪轨,与《周礼·春官》记载的四时祭典严丝合缝。而"君曰卜尔"的虚拟神谕,恰似毛公鼎铭文中"王若曰"的文学呈现,展现周代宗教话语中"神人互动"的独特叙事策略。当青铜时代的金属光泽与竹简墨香在此诗交汇,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将政治合法性、自然崇拜与诗性智慧熔铸为礼乐文明的伟大时代。

赏析

《天保》是《诗经·小雅》中的祝颂之诗,以瑰丽的意象与虔诚的情感构筑起天人感应的神圣图景。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其"典重庄严,气象宏远",道出了这首诗作为祭祀乐歌的独特气质。

意象的层叠与升华
诗中连用"如山如阜,如冈如陵"的博喻,构筑起巍峨的空间意象群。陈子展《诗经直解》指出:"四如字句法奇特,将福禄具象化为永恒的自然物象"。而后"如川之方至"的流动意象与"如月之恒"等天体意象交织,形成动静相生的宇宙图景。日本学者白川静在《诗经研究》中特别推崇"如松柏之茂"的象征:"以常青植物喻血脉承续,体现周人宗族延续的终极理想"。

情感的递进式表达
开篇"天保定尔"的反复咏叹,被钱钟书《管锥编》解读为"宗教情感的复沓修辞"。从"俾尔单厚"的物质赐福到"万寿无疆"的生命礼赞,情感呈现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过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注意到"君曰卜尔"的特殊结构:"虚拟神谕口吻,使祝福具有天命不可违的庄严性"。

礼乐文化的深层编码
诗中"吉蠲为饎""禴祠烝尝"的祭祀仪轨,郑玄笺注认为"明君臣以祭祀通神明"。现代学者扬之水在《诗经名物新证》中分析:"'日用饮食'的朴素描写,实为以民生安稳印证天佑之德"。这种"天人互证"的思维模式,正如王国维《观堂集林》所言:"周人以德配天思想的艺术显现"。

永恒祝福的文学原型
末章创造的"日月南山"意象群,成为后世祝颂文学的母题。闻一多《诗经通义》指出:"'如日之升'喻体经屈原《橘颂》演化,最终形成'寿比南山'的固定表达"。这种原型力量,使《天保》超越了具体历史语境,成为中华祝福文化的基因密码。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经学大师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天保》曰:"典重高华,当为祝祷之冠。连用九'如'字,笔力雄奇,遂开后世寿词之先河。其气魄之宏大,如黄钟大吕之音,非庙堂不能承其响。"

朱熹《诗集传》则云:"此诗铺陈天人之际,以'如山如阜'诸喻层层递进,将抽象之福祚具象为永恒自然之象,实乃《小雅》中至为庄严之作。末章'如月之恒'数句,尤见周人以天地喻德的宇宙观。"

近代学者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独具慧眼:"《天保》之妙,在化礼制为诗情。'禴祠烝尝'本枯燥仪轨,却以'如川方至'的流动感点活。最耐寻味者,是'日用饮食'四字突然转入质朴,使神圣祝福有了人间烟火气。"

钱钟书《管锥编》特别拈出修辞技巧:"博喻手法至此篇而极。连用山陵川流日月松柏等意象,非简单堆砌,实形成时空交错的立体祝颂网络。西方修辞学所谓'意象群'(image cluster),此诗早开其宗。"

台湾学者屈万里《诗经诠释》指出:"全章以'天保'起兴,天人呼应之结构精严。'君曰卜尔'一句忽转对话体,使神灵祝福顿现戏剧性,此即《诗经》'虚字传神'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