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棠棣花开如雪,缀满枝头。周人宴饮于宗庙,青铜觥筹间忽闻琴师拨动宫商,那首传唱百年的《常棣》再度响起。此时周公旦或许正凝视着镐京新筑的城墙,想起三监之乱时管叔、蔡叔与武庚的叛旗猎猎——血亲兄弟的刀兵相向,比戎狄的戈矛更令人痛彻骨髓。
《诗经·小雅》中的这首宴饮诗,字字皆浸着宗法社会的体温。西周初年,当分封的诸侯带着周礼奔赴四方,维系这个庞大王朝的,正是以"亲亲尊尊"编织的血缘网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咏叹,实则是姬姓贵族在青铜鼎上刻下的政治契约。那些"外御其务"的征战记忆,分明对应着《左传》记载的"兄弟甥舅"互助盟誓。
但诗中"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的诘问,又泄露了礼乐制度下的隐秘伤痕。清华简《系年》揭示,成康之际的周王室已出现"兄弟不相治"的危机。就像棠棣花鄂足相连却终将各自零落,当宗法血缘遭遇权力分配,连周公也不得不作此诗以"闵管蔡之失道"(《毛诗序》语)。那些反复咏唱的"和乐且孺",恰似青铜卣里摇晃的酒液,既映照着兄弟宴饮的笑颜,也沉淀着政治博弈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