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常棣

2025年07月05日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佚名

译文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棠棣花开朵朵,花萼灼灼放光华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试看如今世上人,无人能比兄弟情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死亡威胁多可怕,兄弟牵挂最是真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高原洼地聚亡魂,兄弟相寻见赤忱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鹡鸰困在荒原上,兄弟救难急奔忙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纵有良朋知己在,只能为你长叹息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兄弟在家虽争吵,却能同心抗外侮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纵有良朋来相助,终究无人来参战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死丧祸乱平息后,生活安定享太平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此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摆好碗盏和食器,家宴畅饮意融融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兄弟团聚在一起,融洽和乐亲情浓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夫妻恩爱相谐美,琴瑟和鸣心相通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兄弟和睦聚一堂,欢乐祥和情意深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妥善安排你家庭,妻儿安乐享天伦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认真思考细揣度,确实如此应信从

词语注释

常棣:棠梨树,落叶乔木
韡韡(wěi wěi):鲜明茂盛的样子
孔怀:非常关怀。孔,很
原隰(xí):原野和低湿之地
裒(póu):聚集
脊令:即鹡鸰(jí líng),一种水鸟
阋(xì):争吵
烝(zhēng):久
笾(biān)豆:古代食器
饫(yù):宴饮
翕(xī):和顺
亶(dǎn):确实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棠棣花开如雪,缀满枝头。周人宴饮于宗庙,青铜觥筹间忽闻琴师拨动宫商,那首传唱百年的《常棣》再度响起。此时周公旦或许正凝视着镐京新筑的城墙,想起三监之乱时管叔、蔡叔与武庚的叛旗猎猎——血亲兄弟的刀兵相向,比戎狄的戈矛更令人痛彻骨髓。

《诗经·小雅》中的这首宴饮诗,字字皆浸着宗法社会的体温。西周初年,当分封的诸侯带着周礼奔赴四方,维系这个庞大王朝的,正是以"亲亲尊尊"编织的血缘网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咏叹,实则是姬姓贵族在青铜鼎上刻下的政治契约。那些"外御其务"的征战记忆,分明对应着《左传》记载的"兄弟甥舅"互助盟誓。

但诗中"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的诘问,又泄露了礼乐制度下的隐秘伤痕。清华简《系年》揭示,成康之际的周王室已出现"兄弟不相治"的危机。就像棠棣花鄂足相连却终将各自零落,当宗法血缘遭遇权力分配,连周公也不得不作此诗以"闵管蔡之失道"(《毛诗序》语)。那些反复咏唱的"和乐且孺",恰似青铜卣里摇晃的酒液,既映照着兄弟宴饮的笑颜,也沉淀着政治博弈的阴影。

赏析

《常棣》以棠棣花起兴,层层递进地吟咏兄弟亲情,被朱熹称为"此燕兄弟之乐歌"(《诗集传》)。诗中意象与情感交织,构建出中国伦理文化中最动人的手足图景。

开篇"常棣之华,鄂不韡韡"以棠棣花萼相依的物象,暗喻兄弟同气连枝的自然关系。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特别指出:"花萼相依,正似兄弟相亲,此兴体之最亲切者。"这种意象选择奠定了全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情感基调。

诗中通过三组对比深化主题:生死关头"兄弟孔怀"的真情,与"良朋永叹"的疏离形成对照;"外御其侮"的团结与"烝也无戎"的友人形成反差;太平时期的"不如友生"与宴饮时的"和乐且孺"构成戏剧性转折。陈子展《诗经直解》评此:"患难见真情,安乐显本性,此兄弟之道所以为至贵。"

宴饮场景的描写最具感染力。"傧尔笾豆"到"如鼓瑟琴"的铺陈,展现了兄弟和乐的家庭理想。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饮食宴乐之间,天性自然流露,此乃人伦之极致。"特别是"妻子好合"与"兄弟既翕"的并置,暗示家庭和谐的双重维度。

末章"宜尔室家"的劝诫,体现着先秦儒家"修身齐家"的思想萌芽。程俊英《诗经译注》指出:"由兄弟推及妻孥,由家庭推及伦理,这种递进式结构正是《诗经》教化的典型方式。"反问句"亶其然乎"的运用,更赋予说理以动人的情感温度。

全诗艺术上采用重章叠句,情感层层推进。正如余冠英《诗经选》所评:"从危难到太平,从疏离到和睦,宛如一部微型的家庭史诗。"这种将伦理思考融入生活场景的写法,使《常棣》成为中华兄弟伦理的诗歌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盛赞此篇:"《常棣》一诗,如清庙瑟琴,一唱三叹。其言兄弟之情,恳恻缠绵,令人读之不觉泪下。"又云:"'脊令在原'之喻,'兄弟急难'之语,非至性人不能道。"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评点:"此诗八章,章章转意,如观连峰叠嶂。其写兄弟之情,由死丧急难而至宴饮和乐,层层递进,终归于'宜尔室家'之大道,诚周公制作之精义也。"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独辟蹊径:"'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二语,可与西方《圣经》该隐故事对读。一倡和睦,一戒相残,皆人类最古老之家庭寓言。诗中'阋墙御侮'之喻,尤见先民智慧——内虽有隙,外必同仇,此乃华夏伦理之精髓。"

台湾学者屈万里在《诗经诠释》中特别赏析末章:"以琴瑟喻妻子,以笾豆写兄弟,饮食宴乐间见人伦之常。'是究是图'之问,轻轻收束全篇,而余韵袅袅,似问实答,此正《诗经》温柔敦厚之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