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行其野

2025年07月05日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佚名

译文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独行在荒野,臭椿树茂密生长。因婚姻的缘故,才来与你同住。你却不再爱我,我只好返回故乡。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独行在荒野,采摘那羊蹄菜。因婚姻的缘故,才来与你同宿。你却不再爱我,我决定归去不再回来。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我独行在荒野,采摘那野萝卜。你不念旧日情,只求新欢相伴。并非她更富有,只是你已变心。

词语注释

蔽芾(bì fèi):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樗(chū):臭椿树,古人认为是不材之木
蓫(zhú):羊蹄菜,一种野菜
葍(fú):野萝卜,一种野菜
特:配偶,这里指新欢
祗(zhǐ):只,仅仅

创作背景

暮春的野径上,荇菜与臭椿在风中低伏,一位被休弃的妇人踽踽独行。《我行其野》的哀歌便从这周代宗法制土壤里生长出来,带着青铜器般冷硬的质感。

西周时期"七出"之条高悬如剑,《礼记·内则》记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道尽婚姻的脆弱。诗中"蔽芾其樗"的臭椿意象,恰似《诗经》时代对失败婚姻的隐喻——樗木虽茂而不成材,正如这场"言就尔居"的结合终成虚妄。郑玄笺注此篇时点明:"妇人遇恶而见弃。"

三章叠唱中藏着渐进的血泪。从采蓫(羊蹄菜)到采葍(小旋花),野菜的苦涩程度层层加深,暗合《毛诗序》"刺宣王时男女失道"的评述。周代"同姓不婚"的礼制下,"不思旧姻,求尔新特"的背弃,实则是宗法社会里女性依附命运的缩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据:"葍之恶者,犹新特之不德",将植物特性与道德批判完美交融。

最痛彻的是"成不以富,亦祗以异"的结语。在《周礼》"媒氏掌万民之判"的时代,婚姻本为"合二姓之好"(《礼记·昏义》),而诗中男子却因"异"——或许如孔颖达疏所言"色衰爱弛"——轻易毁弃盟誓。班固《白虎通义·嫁娶》记载的"夫有恶行,妻不得去",更反衬出这曲弃妇吟的凄怆。

当斜阳将野草染成血色,这首载于《小雅》却带着《国风》质感的诗篇,终在竹简上刻下先秦女性最早的婚姻控诉。那些被历史尘烟湮没的无数"我行其野"的身影,在此获得了永恒的文学形貌。

赏析

《我行其野》以草木意象为经,弃妇悲情为纬,编织出一幅凄婉动人的情感画卷。诗中的"蔽芾其樗"、"言采其蓫"、"言采其葍"形成递进式意象群,樗树(臭椿)的粗劣、蓫草(羊蹄菜)的苦涩、葍草(小旋花)的蔓延,恰似女子婚姻体验的层层深化——从最初对樗木般婚姻的失望,到采蓫般吞咽苦楚,最终如葍草纠缠难解(程俊英《诗经译注》)。

三章复沓中,"尔不我畜"与"复我邦家"的尖锐对立,揭示了周代"赘婚"制度下女性的生存困境。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诗"逐层递进,沉痛至骨",尤其末章"不思旧姻,求尔新特"八字,将负心人"厌旧喜新之态描摹尽出"。而"成不以富,亦祗以异"的冷峻结语,恰如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所言:"非为富足,只因变心",道破婚姻破裂的本质。

诗中"行野"意象尤为耐人寻味。戴君恩《读风臆评》指出:"三言'我行其野',如见踽踽独行身影,野色愈苍茫,怨情愈深切。"这种空间上的放逐感,与《氓》中"淇水汤汤"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构成《诗经》弃妇诗的经典地理意象。现代学者余冠英特别推崇诗中"复我邦家"的决绝,认为它超越了单纯哀怨,展现出"被损害者的尊严觉醒"(《诗经选》)。

全诗最动人的艺术特质在于"怨而不怒"的抒情分寸。朱熹《诗集传》虽站在理学立场批评"淫奔"之说,却不得不承认此诗"怨诽而不乱"的温柔敦厚。这种含蓄之美,通过"言就尔居"与"言归斯复"的对称结构,形成情感上的回环往复,正如钱钟书《管锥编》所析:"樗蓫葍之恶草,皆反兴女子之贞淑,物我对照间愈显人性光辉。"

点评

名家点评

《我行其野》以草木起兴,樗、蓫、葍三物递进,恰似诗人步步沉沦的心境。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诗"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谓其"以朴质语写至情,如孤鸿哀唳,闻者心折"。诗中"尔不我畜"四字,钱钟书《管锥编》释为"被弃者之控诉,字字如蘸血泪",道尽古代女子依附婚姻的悲哀。

末章"成不以富,亦祗以异"八字,王夫之《诗经稗疏》盛赞:"直指人心之变,非关贫富,惟见喜新厌旧之常"。而"不思旧姻"与"求尔新特"的对照,陈子展《诗经直解》谓之"如阴阳双镜,照见负心者之薄幸与痴心者之执念"。全诗三章重章叠唱,程俊英《诗经注析》指出:"每章末句皆作变调,似哽咽中的顿挫,将无奈与决绝糅作一团"。

此诗最妙处在"我行其野"的复沓,朱熹《诗集传》云:"独行荒径,草木皆兵,被弃者眼中万物皆著悲色"。当代学者李山更在《诗经析读》中感叹:"两千年前的旷野独行,至今犹闻履声碎玉,那是人类永恒的情感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