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扬之水》如一曲流淌在晋国土地上的隐秘歌谣,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春秋早期晋昭侯时期(约公元前745年—前740年)。当是时也,晋国政局动荡,曲沃桓叔(成师)作为晋昭侯叔父,受封于沃土丰饶的曲沃,其势力渐成"枝大于干"之势。
据《史记·晋世家》载:"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诗中"从子于沃"的沃地,正是这场权力博弈的中心。那"素衣朱襮"的华服,暗喻着诸侯服饰的礼制僭越;"白石凿凿"的清澈水流,恰似政治阴谋下表面平静的假象。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称"晋君以曲沃之强,潜谋代翼",正可为此诗末章"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作注——这分明是曲沃势力暗中集结的密码。
郑玄《毛诗笺》点破:"激扬之水,激流湍疾,浸去垢浊,使白石凿凿然。喻桓叔盛强,除民所恶。"而"素衣朱绣"的细节,更透露出《礼记·郊特牲》所谓"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的历史真相。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此诗"辞微而意显",恰如那粼粼白石,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始终闪烁着政变前夕的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