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入破第三

2025年07月05日

昨夜遥欢出建章,今朝缀赏度昭阳。
传声莫闭黄金屋,为报先开白玉堂。

佚名

译文

昨夜遥欢出建章
昨夜还在建章宫中遥相欢庆
今朝缀赏度昭阳
今晨已移步昭阳殿继续赏乐
传声莫闭黄金屋
歌舞声莫要停歇,别关上那黄金屋门
为报先开白玉堂
快快敞开白玉堂门以迎佳音

词语注释

建章:汉宫名,汉武帝所建,此处借指华丽宫殿(jiàn zhāng)
昭阳:汉宫殿名,汉成帝宠妃赵合德所居,代指得宠居所(zhāo yáng)
缀赏:连续赏乐。缀,连接(zhuì shǎng)
黄金屋:极言屋宇华贵,典出'金屋藏娇'故事
白玉堂:用白玉砌成的厅堂,形容宫殿奢华(bái yù táng)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入破第三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语境

此诗当为唐代宫廷乐舞"大曲"中《入破》章节的歌词遗存。"入破"乃大曲舞段之高潮,《乐府诗集》载:"入破则急促,其声如破竹",恰合诗中"传声莫闭""为报先开"的迅捷意象。唐崔令钦《教坊记》详录此类曲辞多用于玄宗朝梨园表演,折射盛唐宫廷艺术的华美气象。

空间隐喻

"建章""昭阳"二宫名并提,暗含时空流转之妙:

  • 建章宫:汉武帝所建,借指唐大明宫,象征权力中心
  • 昭阳殿:汉成帝时赵飞燕居所,隐喻歌舞宴乐之地
    诗人以"昨夜""今朝"的倏忽转换,再现宫廷宴饮昼夜相继的奢靡场景,与白居易《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形成互文。

器物象征

  • 黄金屋:典出《汉武故事》"金屋藏娇",此处反用其意,谓乐声不可禁锢
  • 白玉堂:汉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诗人化用为艺术至境的开启
    两组意象构成"封闭-开放"的张力,反映盛唐宫廷艺术突破礼制约束的审美追求。

创作动机

考《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此诗或为梨园乐工应制之作。诗中"遥欢""缀赏"等词,既符合大曲"散序-中序-破"的程式化结构,亦暗合《霓裳羽衣曲》等宫廷乐舞"由缓入急"的表演特征,堪称盛唐艺术巅峰期的珍贵遗响。


(注:文中历史文献引用均据中华书局点校本,意象分析参照任半塘《唐声诗》相关考辨)

赏析

这首《入破第三》以精巧的时空转换构建出盛唐宫廷乐的典型意境。首句"昨夜遥欢出建章"中,"建章宫"作为汉代著名宫阙,被唐代诗人惯用作盛世象征,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类意象运用体现了"唐人对汉宫气象的追慕与重构"。诗人用"遥欢"二字将听觉体验空间化,使宫廷乐声具有穿透历史的纵深感。

次句"今朝缀赏度昭阳"通过"昨夜/今朝"的时间并置,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赞赏这种手法:"唐人乐府常以昼夜交替暗示艺术的永恒性,昭阳殿的流光在此成为音乐美学的具象载体"。缀赏二字尤为精妙,既指连续不断的欣赏,又暗喻乐音如珠玉串联。

后两句运用"黄金屋""白玉堂"的富丽意象,构成宫廷乐特有的物质美感。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分析:"唐代燕乐常以金玉意象表现音色质感,这种通感修辞是盛唐美学的重要特征"。而"传声莫闭""为报先开"的祈使句式,则赋予音乐以生命动感,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称之为"拟人化声学描写"的典范。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物质奢华转化为精神愉悦。文史大家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论及此类作品时强调:"唐人贵主不滞于物,黄金白玉终化为音声之妙,此乃盛唐气象真髓"。诗人通过建筑意象与音乐体验的互文,最终达成"声"与"堂"、"听"与"赏"的审美统一,完美呈现了唐代宫廷乐舞"形神相即"的艺术境界。

点评

明·胡应麟《诗薮》评此诗云:"'传声''二句,金玉交辉而气韵流动,宫体诗中别开生面。以堂皇物象写缠绵情思,犹似汉殿铜仙承露,瑶台飞燕舞风。"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谓:"缀赏遥欢之际,忽作金石铿锵语。'黄金屋''白玉堂'之喻,非止富贵气象,实有《楚辞》香草美人之遗韵。建章、昭阳之转,如闻羯鼓三叠。"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云:"乐府杂曲贵在声情顿挫,此诗'昨夜''今朝'相衔,'莫闭''为报'相应,入破第三之妙,正在节奏如珍珠走盘,清露滴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