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排遍第二

2025年07月05日

鸳鸯殿里笙歌起,翡翠楼前出舞人。
唤上紫微三五夕,圣明方寿一千春。

佚名

译文

鸳鸯殿里笙歌起
在华丽的鸳鸯殿中,笙箫歌舞热闹非凡
翡翠楼前出舞人
翡翠楼前,舞者们翩翩起舞
唤上紫微三五夕
在这紫微星闪耀的夜晚
圣明方寿一千春
圣明的君王正享有千年的昌盛

词语注释

鸳鸯殿:宫殿名,指装饰有鸳鸯图案的华丽殿堂
笙歌:指笙箫演奏的音乐和歌声
翡翠楼:用翡翠装饰的楼阁,形容建筑的华美
紫微:紫微星,古代指帝王的星座
圣明:圣贤明君,这里是对君王的尊称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排遍第二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盛世风华如牡丹绽于纸上。此曲辞当为宫廷乐舞「排遍」大曲之第二章,诞于玄宗筑就的霓裳羽衣时代。彼时大明宫中笙箫彻夜,李隆基亲创《霓裳羽衣曲》,教坊伎人依「排遍」乐调填词献舞,遂有此金玉交辉之作。

「鸳鸯殿」「翡翠楼」非虚指,实为兴庆宫内沉香亭畔建筑。《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词中「笙歌起」「出舞人」恰是《通典》所述「大曲前缓叠不舞,至入破则羯鼓震响」的具象化。紫微垣乃帝星所居,三五夕暗合上元节或千秋节盛况,时人康骈《剧谈录》记「每正月望夜,金吾弛禁,御紫微宫,千灯焰散,歌舞盈衢」,可互为佐证。

末句「圣明方寿一千春」尤见匠心。玄宗诞辰被张说等定为「千秋节」,后改「天长节」,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即有「太阳开物象,霈泽及生灵」之句。此词以乐府祝颂体,将宫廷气象与道教长生意象熔铸,恰是盛唐「文治光华,声教遐被」的绝妙注脚。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排遍第二》以盛唐宫廷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并置与时空转换,展现了当时歌舞升平的盛世气象。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此类教坊曲辞"将宫廷宴乐的瞬时欢愉升华为永恒的生命礼赞"。

翡翠朱紫的视觉交响
开篇"鸳鸯殿里笙歌起"以水禽意象暗喻君臣和乐,笙歌之声赋予建筑以流动的生命感。而"翡翠楼前出舞人"则形成色彩与动态的强烈冲击,翡翠的冷色调与舞衣的绮丽华彩构成张力。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分析这种写法:"物质符号的堆砌实际是盛唐气象的微观呈现,每一处细节都闪耀着帝国的光泽"。

星象与皇权的神话建构
"唤上紫微三五夕"句蕴含双重隐喻:紫微既指北斗星群象征帝王威仪,又暗含紫微垣的天帝居所意象。葛晓音教授在《八代诗史》中强调,这种天象比拟"将人间宴会提升至天人感应的神圣维度"。三五夕的月圆之夜,更添永恒圆满的象征意味。

时间修辞的悖论艺术
末句"圣明方寿一千春"以夸张的时间计量打破现实逻辑,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激赏此为"盛唐特有的时空膨胀美学",通过数字的虚幻性反衬出真实的盛世信心。方寿的"方"字尤见功力,既表现祝福的诚恳,又暗含对永恒当下的沉醉。

全诗在四十字内完成从具体场景到永恒概念的飞跃,其艺术魅力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教坊曲辞的终极价值,在于它将瞬间的感官享乐转化为不朽的文化记忆。"这种由物质奢华到精神永恒的升华过程,正是盛唐艺术最动人的特质。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以'鸳鸯''翡翠'起兴,富丽中见灵动。'笙歌起''出舞人'六字,便将盛唐宫宴的声色气象勾勒殆尽。后二句尤妙,'紫微'应天象,'三五夕'合月圆,而结以'一千春'之宏愿,使典丽辞章顿生仙气——恰似杜甫评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概。"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圣明方寿'句最得颂体精髓,看似颂君,实乃颂时。钱珝谓'唐人杂曲,往往于旖旎处暗藏气骨',此诗前二句极尽婉转,后二句陡然开阖,正如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所云'曲终奏雅,杂曲之正格也'。"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

"其修辞之妙,在'唤上'二字。本是无情之星辰,偏作有情之邀约,与李长吉'呼龙耕烟种瑶草'同一机杼。陆时雍《诗镜总论》称此'化典为戏,以庄为谐,杂曲之本色',诚哉斯言!"
——明·胡应麟《诗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