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排遍第二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盛世风华如牡丹绽于纸上。此曲辞当为宫廷乐舞「排遍」大曲之第二章,诞于玄宗筑就的霓裳羽衣时代。彼时大明宫中笙箫彻夜,李隆基亲创《霓裳羽衣曲》,教坊伎人依「排遍」乐调填词献舞,遂有此金玉交辉之作。
「鸳鸯殿」「翡翠楼」非虚指,实为兴庆宫内沉香亭畔建筑。《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词中「笙歌起」「出舞人」恰是《通典》所述「大曲前缓叠不舞,至入破则羯鼓震响」的具象化。紫微垣乃帝星所居,三五夕暗合上元节或千秋节盛况,时人康骈《剧谈录》记「每正月望夜,金吾弛禁,御紫微宫,千灯焰散,歌舞盈衢」,可互为佐证。
末句「圣明方寿一千春」尤见匠心。玄宗诞辰被张说等定为「千秋节」,后改「天长节」,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即有「太阳开物象,霈泽及生灵」之句。此词以乐府祝颂体,将宫廷气象与道教长生意象熔铸,恰是盛唐「文治光华,声教遐被」的绝妙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