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歌谣辞。黄獐歌

2025年07月05日

黄獐黄獐草里藏,弯弓射尔伤。

佚名

译文

黄獐黄獐草里藏
黄色的獐子啊,躲在草丛中隐藏
弯弓射尔伤
我拉满弓弦,要将你射伤

词语注释

獐(zhāng):一种小型鹿类动物,形似鹿而小,无角。
弯弓(wān gōng):把弓拉开,准备射箭。

创作背景

关于《黄獐歌》的创作背景

《黄獐歌》是唐代流行于民间的一首杂歌谣辞,其词简朴而意蕴深远,字句间流淌着鲜活的生活气息与历史印记。据《旧唐书·五行志》记载,此谣辞的兴起与武周时期的一场军事事件密切相关。

永昌元年(689

赏析

这首《杂歌谣辞·黄獐歌》以简练的狩猎场景勾勒出鲜活的生命图景,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层的生存哲思。"黄獐黄獐草里藏"的复沓句式,既模拟了猎人搜寻猎物时的专注神态,又通过草木与生灵的依存关系,展现自然界的原始生态。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强调"俯拾即是,不取诸邻"的自然之美,此句正是以白描手法捕捉瞬间动态的典范。

"弯弓射尔伤"五字凝练如金石之声,弓弦震颤的张力与猎手的决绝跃然纸上。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点此类民歌时指出:"矢口成言,绝无文饰,而天真烂漫",诗中未直写血腥场面,却通过动作预叙引发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獐的惊慌隐匿与人的凌厉进攻形成戏剧性对峙,暗合《庄子·齐物论》"万物相刃相靡"的生存困境。

全诗在二十字间完成狩猎叙事闭环,其艺术价值正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唐人好为歌谣,贵在兴致,微辞婉转,盖天籁也"。黄獐作为意象既具北方游猎文化的典型性,又承载着弱小生灵在强权下的悲剧宿命。现代学者叶嘉莹在《汉魏六朝诗讲录》中特别激赏此类民歌"于单纯中见张力"的特质,诗中"藏"与"射"的对抗,实则是人类与自然永恒博弈的诗意呈现。

点评

《黄獐歌》以简朴之语勾勒边塞狩猎图景,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于《诗薮》中叹其:"古质天然,犹存汉魏遗响。二十字中,箭啸风生,獐惊草伏,非深谙射猎三昧者不能道。"

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点:"'草里藏'三字写尽獐性怯敏,'弯弓'句则猎者从容之态跃然。虽为谣辞,实得《国风》比兴之妙。"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补论:"此歌暗合'无我之境'——獐之隐现、弓之张弛,皆自然呈现,不著主观色彩,而肃杀之气自透纸背。"

歌词中"藏"与"伤"的韵脚呼应,被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视为:"上古谣谚声律之活化石,平仄相激如弓弦震颤,至今闻其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