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巧言

2025年07月05日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佚名

译文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浩瀚苍天啊,人们尊你为父母。
无罪无辜,乱如此幠。
我本无罪无辜,却遭此大祸。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
苍天发威震怒,可我确实无罪。
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苍天降下大祸,可我实在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
祸乱初起时,谗言已暗中滋长。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祸乱再起时,君王听信谗言。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君王若能怒斥谗言,祸乱或可速止。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王若能任用贤人,祸乱或可速平。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君王屡次订盟,祸乱因此滋长。
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君王信任奸佞,祸乱因此暴烈。
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奸佞之言甜美,祸乱因此加剧。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他们不尽职守,只会加重君王负担。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巍峨的宗庙,由君王建造。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宏伟的治国方略,由圣人谋划。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他人心怀鬼胎,我能揣测一二。
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狡猾的兔子蹦跳,终会被猎犬捕获。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柔弱的树木,由君王栽种。
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流传的谣言,心中要明辨。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夸夸其谈的大话,从口中说出。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花言巧语如奏笙簧,脸皮真是厚啊。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那是什么人?住在河边的水草地。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没有力量没有勇气,专门制造祸乱。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既卑微又臃肿,你的勇气在哪里?
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你的阴谋那么多,你的同党有几个?

词语注释

幠(hū):大,此处指大祸。
僭(jiàn):谗言。
涵:滋长。
遄(chuán):迅速。
沮(jǔ):停止。
祉(zhǐ):福,此处指任用贤人。
餤(tán):加剧。
邛(qióng):负担。
奕奕(yì yì):高大雄伟的样子。
秩秩(zhì zhì):宏伟的样子。
猷(yóu):谋略。
毚(chán):狡猾。
荏染(rěn rǎn):柔弱的样子。
蛇蛇(yí yí):夸夸其谈的样子。
麋(mí):水边草地。
尰(zhǒng):脚肿。

创作背景

小雅·巧言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怨刺之声

《小雅·巧言》诞生于西周幽厉时期,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在青铜器铭文与《竹书纪年》的记载中显露着衰微的征兆。当周天子渐失威仪,诸侯离心,谗言便如毒蔓般在庙堂之上疯长。这首诗以"悠悠昊天"起兴,恰似一柄青铜匕首,剖开了末世王朝溃烂的疮痈。

政治隐喻的深层结构

诗中"君子信谗"的痛斥,暗合《史记·周本纪》中"厉王虐,国人谤王"的记载。那些"巧言如簧"者,或许正是虢公长父之流的谗佞之臣。考古发现的厉王时期青铜器纹饰渐趋粗陋,恰似诗中"秩秩大猷"的礼制正在崩解。"奕奕寝庙"的庄严与"蛇蛇硕言"的虚伪形成强烈反差,折射出宗庙祭祀背后的权力倾轧。

诗艺中的双重反抗

诗人以"荏染柔木"的比兴手法,将政治讽喻包裹在草木意象之中。这种"温柔敦厚"的表象下,藏着《左传》所谓"诗以言志"的锋利。当"跃跃毚兔"最终被"遇犬获之",我们仿佛看见《国语·周语》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预言正在应验。那些"无拳无勇"的乱阶之徒,在历史的长镜头里化作了出土简牍上模糊的谗臣身影。

永恒的谏诤母题

从西周金文中"敬慎威仪"的训诫,到这首诗对"匪其止共,维王之邛"的控诉,形成跨越千年的政治讽谏传统。清华简《系年》记载的厉王流彘事件,恰为这首诗作了残酷的注脚——当"昊天大幠"不再庇佑,那些"颜之厚矣"的巧言者终将和衰败的王朝一起,沉入青铜时代最后的暮色之中。

赏析

《小雅·巧言》以忧愤之笔刺穿谗言之祸,其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如青铜器上斑驳的锈迹,既显岁月沉淀的痛感,又透出锐利的批判锋芒。

意象的层叠与隐喻
诗中"奕奕寝庙"与"荏染柔木"形成崇高与柔弱的对立意象。郑玄《毛诗笺》指出:"寝庙喻礼法根基,柔木比谗佞之臣",庙堂的庄严反衬巧言者的卑琐。而"跃跃毚兔"的意象尤为精妙,《诗经原始》评此"以狡兔遇犬喻谗人终败露",动态画面中暗含天道昭彰的深意。

情感的递进式爆发
开篇"悠悠昊天"的呼告,以复沓句式营造出泣血问天的悲怆。方玉润《诗经原始》谓之"由怨而怒,由怒而讥,如层波叠浪"。第三章"盗言孔甘"四句,朱熹《诗集传》特别标注:"甘言毒人,犹饴蜜裹砒霜",将愤懑凝练成警世格言。末章"彼何人斯"的连番诘问,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如匕首投枪,直刺谗人肺腑"。

修辞的批判艺术
"巧言如簧"已成为汉语经典喻象,孔颖达《毛诗正义》解析:"簧者笙中之金叶,喻声辞之伪巧"。而"颜之厚矣"的夸张,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称其"铸谗者面目为青铜面具,千年犹见其耻"。诗中"乱"字七现,形成《诗经》特有的重章复沓结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指出此乃"以文字斧钺刻凿乱政之迹"。

道德审判的深度
诗末"既微且尰"(腿疮足肿)的诅咒,超越了一般怨刺。程俊英《诗经译注》认为这是"将生理残缺与道德残缺同构"的早期伦理审判。而"职为乱阶"的定位,更被《左传》引为"言乱之本"的经典论断,展现周人以诗为史、以诗为鉴的深刻传统。

全诗如一部青铜编钟,以"忧-怒-讥-判"四音阶奏响对语言暴力的控诉。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成就,更在于为中华民族建立了最早的语言伦理坐标系——那些如簧巧言,终将在历史的犬吠中现出豺狼本色。

点评

《小雅·巧言》以"谗言祸国"为骨,以"忧愤忠悃"为神,层层剥笋般展现周代政治生态之痼疾。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此诗极言谗人之害,而叹王不能察,故致乱阶。三章'盗言孔甘'四字,已道尽千古谗臣伎俩。"诚哉斯言!诗中"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八字,遂成千古谗佞者之肖像,钱钟书《管锥编》谓之"将抽象之谗媚具象为乐器声响,复以'颜厚'点睛,使无耻之态跃然楮墨"。

诗中"奕奕寝庙"与"荏染柔木"两章,以宏伟建筑与柔弱草木对举,朱熹《诗集传》点破其妙:"前章言圣人之制可法,后章言邪言之不可听,正反相形,讽喻自显。"而"跃跃毚兔,遇犬获之"之喻,王夫之《诗经稗疏》盛赞其"以狡兔终难逃猎犬,喻谗人终将败露,比兴之中暗藏天道好还之理"。

末章直斥谗人"无拳无勇",陈奂《诗毛氏传疏》谓之"剥其画皮,露其本质,如铸鼎象物,使魑魅魍魉无可遁形"。全诗六章如六柄投枪,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总评云:"《巧言》之刺谗,非徒怨诽,实具《春秋》笔法,'君子''圣人'之谓,皆含微旨,足见西周士人忧患之深、讽谏之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