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卫国宫廷里,编钟与玉磬的清越之音穿透朱漆廊柱。当青铜日晷的针影指向正午时分,《简兮》的吟唱便随着万舞的仪仗缓缓升起——这原是周王室祭祀山川的乐舞,此刻却在诸侯公庭演绎着微妙的变奏。
史官未曾记载那位"硕人俣俣"的舞师名姓,但青铜器铭文透露,西周中期确有"万舞"用于军事演练与宗庙祭祀。舞者执辔如组的姿态,恰似《考工记》所述"六辔如琴"的御车之法;左手龠管右手雉羽的造型,暗合殷商甲骨文中"奏舞求雨"的巫祭遗风。当舞者赫如渥赭的面容在兽面纹鼎的烟火中明灭,我们恍然看见《周礼·春官》记载的"方相氏"傩影。
最耐人寻味的是"西方美人"的隐喻。清华简《耆夜》篇揭示,西周贵族常以"西方"指代宗周故地。这位令卫地歌者寤寐思服的舞师,或许是随平王东迁的周室遗臣,他的万舞姿态里,还凝固着镐京月下的《大武》乐章。就像淇水畔的山榛与湿苓,总在春风里摇曳着故都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