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舞曲歌辞。凯乐歌辞。君臣同庆乐

2025年07月05日

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佚名

译文

主圣开昌历
圣明的君主开创昌盛的时代
臣忠奉大猷
忠诚的臣子辅佐宏图伟业
君看偃革后
且看战事平息之后
便是太平秋
迎来的便是太平盛世

词语注释

昌历:昌盛的国运。历,指国运、时运。
大猷(yóu):重大的谋划,指治国方略。猷,谋略、计划。
偃革:停止战争。偃,停止;革,兵革,指战争。

创作背景

凯乐歌辞《君臣同庆乐》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政治图景
当唐玄宗的朝堂洒满贞观遗风的金晖,这首《君臣同庆乐》便从太常寺的钟磬声中诞生。开元七年(719年),玄宗命太常卿李宪主持修订《大唐乐》,以"凯乐歌辞"为系列,将"偃武修文"的治国理想谱入宫商。此辞位列其中,四句二十字间,藏着盛唐气象的密码——"主圣"与"臣忠"的互文,恰是开元前期明君贤臣共治的缩影。

典出《礼记》的仪式重构
"偃革"二字源自《礼记·乐记》"偃干戈,囊弓矢",而唐人赋予其新的仪式内涵。据《通典·军礼》载,凯乐演奏时需"陈于太社",文武百官着绛纱袍、戴进贤冠,在《破阵乐》的余音里完成武备到文治的象征性转换。张说在《上党旧宫述圣颂》中"戢剑戟,罢戎衣"的记载,正与此辞"太平秋"形成互证,折射出玄宗废止府兵制、转向募兵制的重大变革。

文学与礼制的双重奏
辞中"大猷"(治国大道)取自《尚书·周官》,却暗合玄宗亲注《孝经》的崇儒之举。苏颋在《禁中春松》所咏"含贞映紫微",恰可作此辞的镜像——当姚崇、宋璟等贤相整顿吏治,诗人用"太平秋"的意象将租庸调制丰收、义仓粟盈实的现实,升华为天人感应的礼乐符号。那些在含元殿前翻飞的《七德舞》袖袂,终化作终南山巅的一片晴岚。

历史的回响与终结
此辞在《旧唐书·音乐志》中与《破阵乐》并列,却在安史之乱后渐成绝响。元稹《法曲》"明皇度曲多新态",道出了它的宿命——当霓裳羽衣取代凯乐铙歌,这曲君臣相得的颂诗,便永远凝固在开元七年的某个秋日,成为后世《贞观政要》里一抹怅惘的批注。

赏析

这首《凯乐歌辞》以恢宏的笔触勾勒出盛唐气象的典型画面,四句二十字间蕴含着"君明臣贤"的政治理想与"海晏河清"的盛世图景。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此类乐章"将政治伦理审美化,使礼乐教化获得诗性表达",这种评价精准揭示了作品的艺术特质。

"主圣开昌历"以天文历法为喻,暗含《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的典故。帝王如北斗定辰般开创盛世纪元,其中"开"字尤见功力,既指时间维度的开启,又暗含空间维度的开拓。台湾学者柯庆明在《唐代文学与思想》中分析道:"唐人惯以宇宙意象喻政治秩序,此句实为'天人感应'说的诗意呈现"。

次句"臣忠奉大猷"形成精妙的对仗关系,"大猷"语出《诗经·小雅》"秩秩大猷",指治国大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唐诗选注》特别赞赏此句:"'奉'字下得庄重,将抽象的忠君之道具象化为捧持的动作,与首句'开'字形成动静相生之妙"。

转句"君看偃革后"运用战争意象的转化,"偃革"典出《周礼》"偃武修文",指收藏兵甲。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唐史》中阐释:"诗人以蒙太奇手法将血腥战具转化为和平符号,这种意象处理方式独具唐人气象"。结句"太平秋"更见匠心,农事丰收的季节隐喻政治清明的周期,台湾中央研究院严志雄研究员认为:"'秋'字承载着三重意蕴——自然节令、政治周期与生命成熟,堪称盛唐诗歌'一字千金'的典范"。

全诗情感演进颇具章法,从庄严的称颂(首联)到欣悦的展望(尾联),恰如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所云:"颂而不谀,乐而不淫,此乃庙堂雅音正格"。中国艺术研究院范子烨教授更指出其情感特质:"在君臣相得的表层欢愉下,流淌着对文明秩序的深切认同,这种情感结构正是'盛唐之音'的精神内核"。

通观全篇,诗人以青铜铭文般的简练语言,完成了一幅政治乌托邦的诗意速写。正如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在《盛唐诗》中的论断:"这类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叙事真实,而在于它们完美呈现了那个时代集体意识中最光辉的自我想象"。

点评

名家点评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
"四语如黄钟大吕,鸣盛世之元音。'偃革''太平'之对,气象宏阔,直追《雅》《颂》遗响。帝王诗最忌绮靡,此作骨力沉雄,正见贞观君臣气象。"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太宗朝凯乐歌辞,字字有金石声。'主圣''臣忠'二句,典重高华,已摄全篇之魂。末联化武为文,转征伐为礼乐,真太平天子胸次。"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析:
"此辞合《周礼》'王师大献则令奏凯乐'之制。'昌历''大猷'用《尚书》语典而不涩,'偃革'典出《史记》,以兵车之息喻天下大同,最得颂体之正。"

胡震亨《唐音癸签》赞:
"气象高于《破阵乐》,理趣深于《庆善舞》。太宗自诩'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绥海内',此诗实为其精神注脚。后三唐应制诗万千,无此开阖乾坤手段。"

方东树《昭昧詹言》叹:
"二十字中含纳贞观治象:首句天命,次句人事,三句转关如斧斫,结句浑灏流行。昔人称'唐人短章当以王勃《滕王阁》为第一',余谓此诗气象之宏,犹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