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舞曲歌辞。凯乐歌辞。贺圣欢

2025年07月05日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佚名

译文

四海皇风被
皇恩浩荡遍及四海
千年德水清
圣德如清水流淌千年
戎衣更不著
不再需要披挂战袍
今日告功成
今日宣告大功已成

词语注释

被(pī):通'披',覆盖的意思
戎衣(róng yī):战袍,军装
著(zhuó):穿着

创作背景

凯乐歌辞·贺圣欢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语境

此篇当为初唐宫廷凯乐歌辞之属,据《旧唐书·音乐志》载:"唐制,凡命将出征,有大功献俘馘,其凯乐用铙吹二部"。贞观年间,太宗平定四方,命吕才协音律,李百药等制词,遂有《破阵乐》《应圣期》等凯乐歌辞。本篇"戎衣更不著"之语,恰合《乐府诗集》所云"功成庆靖,偃武修文"的凯乐传统。

文本意象解

"四海皇风被"承汉魏郊庙歌辞遗韵,暗用《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典故;"千年德水清"化用《河图》"德水清,圣人生"的谶纬之说,将太宗贞观之治比附尧舜德政。考《唐会要》卷三十三,显庆元年长孙无忌等奏改《秦王破阵乐》为《神功破阵乐》,其辞亦有"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之句,与此篇"今日告功成"互为映照。

政治隐喻

"戎衣更不著"典出《尚书·武成》"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实指贞观四年李靖击灭东突厥后,太宗在太极殿行"饮至之礼"的史实。《贞观政要》载其时"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正应"四海皇风被"之盛况。此辞以周颂体写当代事,将军事胜利转化为道德叙事,符合初唐"以文化成天下"的政治修辞。

赏析

这首《贺圣欢》以宏阔的时空视角展开盛世画卷。"四海皇风被"起笔如黄钟大吕,"被"字精妙地化用《尚书·尧典》"光被四表"典故,将帝王德政比作无形的风,既呈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统治广度,又暗含春风化雨的治理智慧。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编年史》中特别指出,此类凯乐歌辞往往通过自然意象的政治隐喻,实现"天人感应"的意识形态建构。

"千年德水清"延续《诗经·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的比德传统。德水作为黄河的雅称,在此既实指河清海晏的祥瑞,又虚指帝王德泽的源远流长。文史学家程千帆曾评此句:"以水喻德,取《老子》上善若水之意,而'千年'之谓,则将瞬时祥瑞升华为永恒价值。"这种时空交融的写法,正是盛唐颂诗典型特征。

后两句转入具体战功描写时,却采用举重若轻的笔法。"戎衣更不著"化用《尚书·武成》"垂裳而治"典故,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盛赞这种"以服饰代指战争"的写法:"不写血火征战而功业自现,此正合《礼记》'王者功成作乐'之本义"。末句"今日告功成"的口语化表达,在敦煌出土的唐代凯乐歌辞写本中常见,学者任半塘认为这体现了"庙堂文学与民间语言的奇妙融合"。

全诗情感发展如交响乐章:前两句如庄严的慢板,构建神圣性;后两句似轻快的急板,迸发欢庆感。意象系统精心构筑了"风-水-衣-功"的隐喻链条,清华大学葛晓音教授指出:"这种由虚入实再归于虚的意象流动,暗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创作论,将政治颂美提升为艺术审美。"在短短二十字中,既完成对帝国文治武功的礼赞,又保持着诗歌特有的含蓄韵味,堪称唐代凯乐歌辞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气象宏阔,以'四海''千年'起笔,顿见帝王功业之浩荡。'德水清'三字尤妙,既喻河清海晏之治世,又暗合'圣人出,黄河清'的祥瑞意象。"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戎衣更不著'五字,举重若轻。非开疆拓土之雄主,不能道此从容语;非河清人寿之盛世,亦不堪承此太平颂。"
——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

"末句'今日告功成'如黄钟大吕,收束有力。不写征战之苦而功自成,不颂个人而德自显,此正《凯乐》雅音之精髓。"
—— 当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全篇二十字,字字金石。太宗以马上得天下,而此辞无半点杀气,唯见'皇风''德水'之润泽,可谓深得'止戈为武'之三昧。"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