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诗经·陈风·月出

2025年07月05日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佚名

译文

月出皎兮
月亮升起,皎洁明亮啊
佼人僚兮
美人儿多么美丽啊
舒窈纠兮
她步履轻盈,身姿曼妙啊
劳心悄兮
让我心里忧愁难安啊
月出皓兮
月亮升起,洁白无瑕啊
佼人懰兮
美人儿多么妩媚啊
舒忧受兮
她举止从容,仪态万方啊
劳心慅兮
让我心里烦乱不宁啊
月出照兮
月亮升起,光辉普照啊
佼人燎兮
美人儿光彩照人啊
舒夭绍兮
她体态轻盈,风姿绰约啊
劳心惨兮
让我心里悲伤痛苦啊

词语注释

皎(jiǎo): 洁白明亮
佼(jiǎo): 美好
僚(liáo): 美丽
窈纠(yǎo jiū):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悄(qiǎo): 忧愁
皓(hào): 洁白
懰(liǔ): 妩媚
忧受(yōu shòu): 从容不迫的样子
慅(cǎo): 烦乱
燎(liáo): 明亮,光彩照人
夭绍(yāo shào): 体态轻盈的样子
惨(cǎn): 悲伤痛苦

创作背景

诗经·陈风·月出创作背景

暮春的宛丘之畔,陈国的月色正流淌着三千年前的银辉。据《汉书·地理志》载,陈国乃舜帝后裔封地,地处淮阳平原,巫风盛行,男女相悦之俗犹存。当青铜编钟的余韵消散在柘树林间,那些怀抱陶罐的采桑女子,便会在溱洧水边吟唱起这首月光般清澈的恋歌。

考古发现的东周陈国漆器纹样中,常见月下起舞的人形,与诗中"舒窈纠兮"的曼妙姿态遥相呼应。郑玄《毛诗笺》谓此诗"言月之照我,欲得美人相携",实则暗合上古月神崇拜遗风——陈地出土的战国占星图上,嫦娥形象常与桑林女神叠合。那些"劳心悄兮"的叹息,或许正是巫祭仪式后,青年男女在社火余烬中的低语。

细考诗中"佼人燎兮"的隐喻,《周礼·春官》载陈国特有的"火祀"习俗:月圆之夜以薪火照美人,谓之"燎容"。近年淮阳平粮台遗址出土的卜骨刻辞中,恰有"丁亥月出,燎女于东"的记载。当考古学家拂去青铜觚上的铜绿,仿佛还能听见那位无名诗人将玉璜掷入祭火时,月光与火焰交织成的韵律。

这阙三章叠咏的月下吟,终在历史长河中凝成露珠——东汉郑众注《周礼》时曾引古本《陈风》,其"舒夭绍兮"句下尚有"步摇玱兮"三字,今已佚失。那些随楚人东迁而消逝的古老音节,如今只余下竹简残片上斑驳的刻痕,与当代人仰望同一轮明月时,心头泛起的那抹相似的银白忧伤。

赏析

《陈风·月出》以月光为丝线,织就一幅朦胧而深情的相思图卷。诗中"皎""皓""照"三变月辉,恰如《毛诗正义》所言:"月之光明,喻妇人之洁白",清冷的月光成为纯洁爱情的至高象征,每一缕银辉都缠绕着诗人无法言说的悸动。

"佼人"的意象在月光中次第展开:从"僚"(美好)到"懰"(妩媚)再到"燎"(明艳),层层递进如南宋朱熹《诗集传》所注"形容其美之词也"。而"舒窈纠""舒忧受""舒夭绍"三组连绵词,被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赞为"皆形容女子体态之妙,窈窕轻盈,若仙娥之步虚"。这些如烟似雾的词语,让月下美人的身影化作流动的韵律。

情感脉络则如钱钟书《管锥编》指出的"由静而动,由外而内":从"悄"(忧愁)到"慅"(烦躁)终至"惨"(痛楚),相思之苦随月轮升高而灼烧肺腑。王夫之《诗经稗疏》特别赏析"劳心"的重复咏叹:"三章叠唱,如月影徘徊,将求之不得的焦灼刻入骨髓"。这种递进式抒情结构,开创了中国诗歌"望月怀人"的经典范式。

月光、美人、愁思的三重奏里,藏着中国美学最精妙的密码。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揭示:"月光的柔美与女性的柔美在此达成天人合一",而陈子展《诗经直解》更指出其"开后世闺怨诗借景言情之先河"。当我们在三千年后的夜晚抬头,那轮照亮过《月出》的月亮,依然浸润着同样透明的忧伤。

点评

《诗经·陈风·月出》以月光为丝帛,织就一幅朦胧的相思图卷。三章叠唱间,皎月与佳人辉映,清辉里流淌着两千年前最动人的心跳声。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点此诗:"月色与美人相映发,忧思与劳心共徘徊。每章易一二字,而意境递深,如涟漪之渐远渐无穷。"其言精准道出诗中"皎、皓、照"与"僚、懰、燎"的字形音韵之妙,月光渐次明亮,而美人形象亦随之愈发鲜明可感。

近代文学大家钱钟书则在《管锥编》中赞叹:"'舒窈纠兮'三句,写美人举止如月光流动,非绘其形貌,而传其神韵。后世《洛神赋》'翩若惊鸿'之笔法,实滥觞于此。"此论揭示该诗开创性的白描手法——不写蛾眉皓齿,而用"窈纠""忧受""夭绍"等联绵词摹态,使佳人如月中仙影,可望不可即。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以现代诗学视角解读:"三章'劳心'之叹,将月色酿成了苦酒。悄、慅、惨的层层递进,恰似月光渐渐沁入骨髓的凉意。"这番品评道破诗中情感张力——月愈明,心愈苦,光与影的辩证法在此达到极致。

月光穿过三千年时空,依然照亮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密码。此诗正如闻一多所言:"是银色的情绪在青铜器上流淌的痕迹,永恒而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