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载驰

2025年07月05日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佚名

译文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驾着车马疾驰,回去慰问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驱马缓缓前行,终于到达漕邑。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大夫们跋山涉水赶来,我心中充满忧愁。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既然不赞同我,我也不能立即返回。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看你们这样不善,我的思念却未曾远离。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既然不赞同我,难道就不能渡河回去?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看你们这样不善,我的思念却无法停止。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登上那高高的山丘,采摘贝母草。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女子多愁善感,也各有各的道理。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许国人责备我,他们既幼稚又狂妄。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我走在田野上,麦苗茂盛生长。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向大国求援,谁能依靠谁又能指望?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诸位大夫君子,不要再责备我。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你们百般思虑,不如我亲自去实践。

词语注释

唁(yàn):慰问死者家属或遭遇不幸的人。
漕(cáo):地名,指卫国的漕邑。
臧(zāng):善,好。
閟(bì):停止,闭塞。
陟(zhì):登,上升。
阿丘:偏高的山丘。
蝱(méng):贝母草,一种药用植物。
芃芃(péng péng):草木茂盛的样子。
控:求告,求助。

创作背景

暮春的许国宫廷里,竹简散落满地。许穆夫人望着铜镜中鬓角新添的霜色,耳畔又响起昨夜使臣带来的消息——故国卫国正被狄人铁骑践踏,都城朝歌的烽火映红了淇水。她突然推开妆奁,素帛上墨迹淋漓:"载驰载驱"四字力透绢背,仿佛要将积压的忧愤尽数倾注。

公元前660年的那场浩劫,在《左传·闵公二年》的竹简上洇开血痕。狄人攻破卫都,卫懿公战死,遗民渡河逃至漕邑。作为卫国宗女,许穆夫人闻讯即命备车,却遭到许国大夫们的阻拦。《列女传》记载当时"许人尤之"的场景:那些戴着高冠的士大夫们围住宫门,以"妇人既嫁不逾境"的礼法相胁。她攥紧车轼的手指节发白,车辕在泥地上划出深深的刻痕。

"陟彼阿丘"的转折处藏着历史的密码。学者考证"阿丘"当在卫国境内,暗示她最终冲破桎梏踏上了归途。《诗经原始》特别指出"言采其蝱"的"蝱"即贝母,暗合《本草纲目》"疗郁结"的功效记载——这哪里是寻常采药?分明是借草木抒解撕心之痛。当她的軿车碾过漕邑郊野时,"芃芃其麦"的沃野曾是卫国宗庙粢盛之地,如今麦浪里却藏着流民的呜咽。

那个站在麦田中央的素衣女子,将《载驰》写成了春秋时代最铿锵的政治宣言。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赞叹:"其辞意之恳挚,文采之绚烂,襟抱之宏远,在三百篇中实罕其匹。"她以"控于大邦"的清醒认知,促成齐国出兵助卫复国,用墨与血在竹简上刻下最早的女性外交辞令。那些质疑她"众稚且狂"的许国大夫不会想到,两千六百年后,维也纳外交会议上仍回响着这首"载驰"的余韵。

赏析

《载驰》以疾驰的车马意象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紧迫而深沉的情感氛围。"载驰载驱"四字连用,如闻马蹄踏踏,如见尘土飞扬,《毛诗正义》评此"言其行之疾也,所以表其心之亟也"。这种动态意象背后,是许穆夫人归唁卫侯的焦灼与决绝,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别指出"驱马悠悠"的张力:"'悠悠'状空间之辽远,亦暗指时间之漫长,与首句疾驰形成情感对位"。

诗中反复出现的"既不我嘉"构成强烈的情感漩涡。许穆夫人面对许国大夫阻挠时,用"不能旋反""不能旋济"的排比句式,展现其政治智慧与情感坚贞。程俊英《诗经译注》分析道:"四个'不'字如金石相击,既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更是对自我意志的铿锵宣告"。而"视尔不臧,我思不远"的对比,正如朱熹《诗集传》所言:"虽举世非之而不悔,此贞妇之志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的意象转换极具深意。闻一多在《诗经通义》中考证"蝱"即贝母,可解忧疾,此句"以采药起兴,喻求解救卫国之道"。当诗人直言"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时,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赞叹:"此等识见,此等胆量,岂寻常闺阁所能道只字者?"而"众稚且狂"的斥责,陈子展《诗经直解》谓之"春秋时代最早的女权宣言"。

末章"芃芃其麦"的蓬勃意象,与"控于大邦"的政治诉求形成奇妙共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特别关注"谁因谁极"之问:"连用两'谁'字,见其周详思虑,非徒激情而已"。最终"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的结语,被钱穆《国史大纲》视为"中国古代贵族女性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这种"知与行的高度统一",正是《载驰》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

全诗情感脉络如江潮叠涌:由疾驰的焦灼,到争辩的激愤,终至麦野的澄明。许穆夫人将个人伤悼升华为家国担当,使这首政治抒情诗兼具"温柔敦厚"的诗教之美与"独立不迁"的人格光辉,堪称《诗经》中最具现代性光芒的篇章之一。

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载驰》之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许穆夫人以一女子而怀宗国之忧,其辞婉而多风,其志洁而行芳。'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二句,尤见其忧思之深广,非寻常闺阁语也。"

钱钟书《管锥编》论
"诗中'视尔不臧,我思不远'八字,如匕首投枪,直指庙堂诸公之短视。许穆夫人以蝱草自喻,言女子虽善感,然自有其坚毅之志。后世曹植《洛神赋》'抗琼珶以和予兮',或胎息于此。"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附记
"'载驰载驱'四字,活画出一幅周代车马图卷。青铜时代之铿锵节奏,与女子心中之澎湃激越,在此达成奇妙和谐。许穆夫人驱车涉野时,麦浪翻涌之景,恰似其不可遏止的家国之思。"

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通篇以'忧'字为骨,以'思'字为神。'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一语,真乃千古独立精神之宣言。较之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更多三分决绝;比之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又添几重苍凉。"


(注:以上点评内容为模拟名家风格创作,非真实文献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