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升和创作背景
大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华章。此《升和》乐章正是诞生于这般煌煌气象之中,作为李隆基亲享太庙时所用的雅乐歌辞,承载着"开元之治"的政治理想与礼乐精神。
一、盛世制礼作乐的背景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玄宗即位后命太常卿韦绦等人"斟酌古今,考定雅乐",将原本九章的太庙乐章扩为十一首,《升和》正是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篇章。此时唐王朝经百年经营,已形成"中外同轨,夷狄来思"的多民族共同体,乐章中"纂历应期"的自矜,恰是对"受命于天"的正统性宣告。
二、儒道合流的礼乐思想
"乐用崇德,礼以陈词"二句,暗合《礼记·乐记》"乐者德之华"的经典表述。玄宗既推崇道家清静无为,又重视儒家礼乐教化,此乐章以"夕惕若厉"的警醒姿态,将《周易》"君子终日乾乾"的修身哲学与《孝经》"严父莫大于配天"的宗庙祭祀完美融合。
三、文学与政治的互动
张说等文馆学士奉敕创作时,采用四言古体展现庙堂气象。"顾惟菲薄"的谦辞背后,实则是"钦奉弘基"的宏大叙事。这种"颂而不谀"的写作范式,既延续了《诗经》雅颂传统,又透露出盛唐文人"文质彬彬"的审美追求,成为开元时期礼乐文学的代表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