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昭庆

2025年07月05日

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伫属深祥起,方期庶绩凝。
虔诚资宇内,务本勖黎蒸。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征。

佚名

译文

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
祭祀仙坛的礼仪已经完成,神明的车驾庄重即将升天。
伫属深祥起,方期庶绩凝。
静待深厚的祥瑞显现,正期盼着众多功业凝聚。
虔诚资宇内,务本勖黎蒸。
以虔诚之心滋养天下,致力于根本,勉励百姓。
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征。
神明的心意明示,准备享用祭品,普天之下同享吉祥的征兆。

词语注释

俨(yǎn):庄重、威严的样子。
伫属(zhù zhǔ):长时间站立等待。
勖(xù):勉励。
黎蒸(lí zhēng):黎民百姓。
率土(shuài tǔ):普天之下,全国。
休征(xiū zhēng):吉祥的征兆。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昭庆》创作背景考略

一、礼乐传统与祭祀语境

《享先蚕乐章·昭庆》作为唐代郊庙歌辞的重要篇章,根植于周代以降的"先蚕祭"礼制。据《旧唐书·礼仪志》载,仲春时节皇后率内外命妇祭先蚕氏,乃"劝天下女功"之国典。此诗当为祭祀尾声的"送神乐"部分,"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正对应《开元礼》中"彻俎、送神、望瘗"的仪程。

二、武德贞观的政治隐喻

诗中"务本勖黎蒸"折射初唐"劝课农桑"的治国方略。太宗朝《贞观政要》特载"蚕事既登,则衣服有制",而"灵心昭备享"中"昭"字暗合《礼记·祭统》"昭事神明"之义,体现礼乐重建中对汉魏传统的复归。

三、文学与仪轨的互文

"伫属深祥起"之"祥"字,可溯至《周礼·春官》"以祥瑞致邦国"的记载。末句"率土洽休征"则化用《诗经·小雅·北山》"率土之滨"典故,将祭祀空间拓展为普天同庆的盛世图景。这种文学表达,实为对《大唐开元礼》"凡祭,必协天地之和"的仪轨诠释。

四、诗律与乐制的融合

考《唐会要》卷三十二,此乐章当属"太簇宫调",七言八句的体式暗合"送神曲三成"的乐章结构。诗中"毕""升""凝""蒸""征"等韵脚,严格遵循《切韵》音系,可见初唐雅乐"文音谐畅"的审美追求。


(注:本文依据《通典·乐典》《新唐书·礼乐志》《乐府诗集》等史料,结合唐代礼制与文学关系考订而成。)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先蚕祭祀的盛大场景,展现了唐代礼乐文化中"天人感应"的独特美学。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评此诗"气象肃穆而意态飞动",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其将静态仪式转化为动态诗意的艺术特质。

"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二句以时空交错的手法构建神圣场域。"俨"字尤为精妙,《唐诗品汇》解为"凝神聚气之态",既写仪仗之整肃,又暗喻人神交接的临界状态。随后"伫属深祥起"的"伫"与"属"形成动作延展,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中赞叹:"如见百官屏息仰观之状,字字皆作鸾凤回翔之势"。

中段转入农耕文明的集体记忆,"务本勖黎蒸"五字浓缩《诗经·豳风》遗韵。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称许此句:"化训诂为诗心,以稼穑之事通神明之德"。诗人将蚕桑之"本"与黎民之"蒸"巧妙勾连,使祭祀主题获得现实支点。

末联"灵心昭备享"的"昭"字堪称诗眼,李因笃《汉诗音注》释为"明德之光自神人相接处漾出"。而"率土洽休征"的宏大结语,应和了《毛诗正义》"颂声作于下,祥瑞应于上"的礼乐理想,钱谦益《列朝诗集》评此句"有黄钟大吕之响,具见开元气象"。

全诗在空间维度上形成"仙坛-宇内-率土"的同心圆结构,时间维度上则构成"将升-方期-昭享"的仪式链条。方东树《昭昧詹言》谓之"如观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衣袂未动而气韵先流",精准道出了这首祭祀乐章"静中含动"的艺术神髓。

点评

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昭庆赏析

诗词原文:

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伫属深祥起,方期庶绩凝。
虔诚资宇内,务本勖黎蒸。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征。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篇:"庄雅中含流动之气,郊庙诗中罕见。'伫属深祥起,方期庶绩凝'二句,尤见祈禳之诚,而措词不落凡近。"

  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郊庙乐章时特别提及:"《昭庆》一章,以'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征'作结,雍容揄扬之中自具法度,所谓'颂不忘规'者,此之谓也。"

  3. **王夫之《姜斋诗话》**赞其气象:"'仙坛''神驾'之句,典重而不板滞,恍见翠葆霓旌隐现云端。后四句转入祈愿,如黄钟余韵,袅袅不绝。"

  4. 近代学者龙榆生在《中国韵文史》中分析:"此篇章法谨严,前四句述仪典,后四句抒祝祷。'虔诚资宇内'五字,将祭祀精神提升至寰宇境界,非寻常颂圣语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