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咸宁舞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命张说改制雅乐乐章,《咸宁舞》即为享太庙仪式中重要乐舞。其名取自《周易》"万国咸宁"之意,既承周代祭祀乐舞遗韵,又融盛唐气象。
礼乐重光
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封禅泰山后,着意复兴三代礼乐。太庙祭享以"文舞"象德、"武舞"表功,《咸宁舞》属文舞,执羽籥而舞,应和"羽籥象德"之辞,体现以德配天的礼治思想。张说以"金石荐祥"暗喻玄宗泰山封禅时获瑞玉之事,将祥瑞意识注入雅乐。
哲思天成
"圣系无极"四句实为对李唐皇权的神圣化书写。开元七年(719年),太庙置九室祭祀,此章配合"奠瓒"仪节而作。"维天配长"化用《诗经》"骏命不易"典故,既呼应高祖《神尧皇帝庙乐》中"先天不违"的命题,又以"景命永昌"昭示盛世永续的政治理想,折射出开元中期"河清海晏"的集体心理。
此章以四言古体追摹《诗经·颂》体式,在"於铄"(赞叹词)的庄重起兴中,完成对"神降上哲"的仪式叙事,堪称盛唐雅乐"文质彬彬"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