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棫朴

2025年07月05日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佚名

译文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茂密的棫树和朴树,砍下它们堆成柴堆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庄严的君王,群臣左右追随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庄严的君王,群臣手捧玉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手捧玉璋仪态端庄,俊杰之士正相配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泾水行船轻快,众人齐力划桨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周王出征远行,六军紧随其后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浩瀚的银河,在天上织就华章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周王长寿安康,怎会不培育英才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精雕细琢成华章,如金似玉的品质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勤勉不倦的君王,治理天下四方

词语注释

芃芃(péng péng):草木茂盛的样子
棫朴(yù pǔ):棫树和朴树,两种树木
槱(yǒu):堆积木柴
辟王(bì wáng):君王,指周文王
璋(zhāng):古代的一种玉器
峨峨(é é):庄严高大的样子
髦士(máo shì):俊杰之士
淠(pì):船行轻快的样子
烝徒(zhēng tú):众人
倬(zhuō):广大,浩大
云汉:银河
遐(xiá):怎么,为何
追琢(duī zhuó):雕琢,雕刻

创作背景

《棫朴》载于《诗经·大雅》,当为西周盛世之音。考其创作背景,当与周文王治岐或周宣王中兴相关,先儒多以为赞颂文王育才之德。

棫朴生发,薪火相传
开篇"芃芃棫朴"以终南山茂密朴树起兴,《毛传》注:"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暗喻贤才济济如林。槱(yǒu)之为积柴祭天,《周礼》载"以槱燎祀司中司命",可见当时祭祀场景。郑玄笺云:"喻文王选用贤士,积德成圣",将自然意象与政治教化完美交融。

奉璋峨峨,礼乐昭彰
"奉璋"之仪尤为关键,《周礼·春官》载:"以赤璋礼南方"。诗中髦士执玉璋助祭,其威仪"峨峨"正合《礼记》"君子比德于玉"的礼制精神。朱熹《诗集传》点明:"此章言文王得人之盛",可见西周以礼乐选拔俊秀的治国传统。

泾舟六师,王业宏图
"淠彼泾舟"或暗指文王渡泾水伐崇侯虎之事,《竹书纪年》载:"(文王)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六师随王出征的壮阔场面,与《尚书·泰誓》"我武惟扬"的周人尚武精神相呼应。

云汉为章,作人无疆
末章"倬彼云汉"取象天河璀璨,《郑笺》解为"喻文王施法度于天下"。尤值注意的是"遐不作人"句,《孔疏》释:"何不造就贤才",与《尚书·君奭》"文王蔑德降于国人"的育才理念一脉相承。金玉追琢之喻,更见《周礼·考工记》"玉人琢琮"的工艺智慧。

此诗实为周代"明德慎罚"政治哲学的文学呈现,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非文明之世,安得有此雅颂声乎?"其叠章复沓的庙堂韵律,至今犹闻钟磬和鸣之遗响。

赏析

《棫朴》以祭祀场景为经,以君王德化为纬,编织出一幅西周鼎盛时期的礼乐画卷。诗中"芃芃棫朴"的意象尤为精妙,茂密丛生的棫朴树被樵夫采伐堆砌("薪之槱之"),正如《毛诗正义》所言:"喻贤人众多,国家得而用之",这种比兴手法将自然物象与政治生态完美交融。

诗歌的情感基调庄重而热烈,通过"济济辟王"的反复咏叹形成回环韵律。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特别指出"奉璋峨峨"四字:"状助祭诸侯执圭璋之仪容,峨峨二字尽显其威仪棣棣之态"。而"髦士攸宜"更暗含《周礼》"以贤制爵"的礼制思想,展现人才各得其所的和谐图景。

第三章"淠彼泾舟"的意象群堪称诗眼,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解为:"舟行需众桨合力,犹王业需群臣共济"。泾水行舟与六师出征的意象叠加,使军事行动具有了《易经》"同人于野"的宏大气象。

末章"倬彼云汉"的银河意象被陈奂《诗毛氏传疏》释为:"以天之文喻王之德"。尤其"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八字,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为:"既言其文采之斐然,复状其质地之精纯,犹《论语》'文质彬彬'之意"。这种对周王文治武功的双重礼赞,最终升华为"纲纪四方"的秩序理想,恰如朱熹《诗集传》所言:"此诗盖咏文王能作士也"。

全诗以祭祀仪典为表,以人才培育为里,五章层层递进。从棫朴的物象到云汉的天象,从奉璋的礼器到金玉的品德,多重意象的转换暗合《中庸》"致中和"的哲学境界,堪称《大雅》中体现"温柔敦厚"诗教的典范之作。

点评

《棫朴》一诗,如"金玉其相"般璀璨夺目,汉儒郑玄在《毛诗笺》中曾赞叹:"此诗美文王能官人,伐崇之事,其德足以纲纪四方。"诗中"芃芃棫朴"之兴象,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为:"以薪槱喻人才,朴茂之气盎然。"而"倬彼云汉"四句,王国维《观堂集林》称其"气象宏阔,有涵盖乾坤之概"。

近人钱钟书《管锥编》独赏其修辞之妙:"'追琢其章'与'金玉其相'虚实相生,犹《论语》'绘事后素'之理。"尤其"勉勉我王"句,陈子展《诗经直解》谓其"如黄钟大吕,将周王勤政之态铸成永恒意象"。全诗五章层层递进,正如朱自清《诗言志辨》所言:"由选士至征伐,终归于教化,如云汉成章,自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