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的庙堂之上,当编钟与玉磬奏响《韶》《濩》古乐时,《享太庙乐章·昭感》便随着香雾升腾而起。玄宗开元年间重修太庙礼乐,此篇正是李舒等文臣奉敕所作十三乐章之一,用以祭祀列祖列宗。
青铜器折射着晨光,**"铿锵韶濩"四字道尽雅乐穿越三代的风雅。那《韶》乐传自舜帝,《濩》汤承自殷商,此刻却在唐庙中完成古今对话。礼官们峨冠博带,以"肃穆神容"**的姿态,将周礼"六代乐舞"的基因注入盛唐的血脉。
开元七年(719年)冬禘祭前夕,太常寺的烛火彻夜不熄。**"洪规赫赫"暗合《周礼·春官》"以祠祀昊天上帝",而"祠典雍雍"则化用《诗经》"肃雍显相"的庙堂气象。当三献之礼(初献、亚献、终献)完成时,"将乘六龙"**的典故既暗喻《周易》乾卦六爻,又隐喻大唐天子御天而行。
尾联**"虔诚有托,恳志无从"**道出礼官们的集体困境:纵然他们用《礼记·祭统》"诚信之谓尽"的标准来规范仪式,但面对安史之乱前的盛世幻象,那些被金泥玉检包裹的焦虑,终究随着青烟飘散在太庙的藻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