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昭感

2025年07月05日

铿锵韶濩,肃穆神容。洪规赫赫,祠典雍雍。
已周三献,将乘六龙。虔诚有托,恳志无从。

佚名

译文

铿锵韶濩
钟鼓齐鸣,雅乐悠扬
肃穆神容
庄严肃穆,神仪威严
洪规赫赫
宏大礼仪显赫辉煌
祠典雍雍
祭祀典礼和谐庄重
已周三献
三献之礼已成周备
将乘六龙
将驾六龙飞升天际
虔诚有托
虔诚之心有所寄托
恳志无从
恳切之志却难实现

词语注释

铿锵(kēng qiāng):形容钟鼓等乐器发出的响亮声音
韶濩(sháo hù):泛指雅正的古乐
洪规(hóng guī):盛大的典章制度
赫赫(hè hè):显著盛大的样子
雍雍(yōng yōng):和谐庄重的样子
三献(sān xiàn):古代祭祀时献酒的三种仪式
六龙(liù lóng):指天子车驾的六匹马

创作背景

在盛唐的庙堂之上,当编钟与玉磬奏响《韶》《濩》古乐时,《享太庙乐章·昭感》便随着香雾升腾而起。玄宗开元年间重修太庙礼乐,此篇正是李舒等文臣奉敕所作十三乐章之一,用以祭祀列祖列宗。

青铜器折射着晨光,**"铿锵韶濩"四字道尽雅乐穿越三代的风雅。那《韶》乐传自舜帝,《濩》汤承自殷商,此刻却在唐庙中完成古今对话。礼官们峨冠博带,以"肃穆神容"**的姿态,将周礼"六代乐舞"的基因注入盛唐的血脉。

开元七年(719年)冬禘祭前夕,太常寺的烛火彻夜不熄。**"洪规赫赫"暗合《周礼·春官》"以祠祀昊天上帝",而"祠典雍雍"则化用《诗经》"肃雍显相"的庙堂气象。当三献之礼(初献、亚献、终献)完成时,"将乘六龙"**的典故既暗喻《周易》乾卦六爻,又隐喻大唐天子御天而行。

尾联**"虔诚有托,恳志无从"**道出礼官们的集体困境:纵然他们用《礼记·祭统》"诚信之谓尽"的标准来规范仪式,但面对安史之乱前的盛世幻象,那些被金泥玉检包裹的焦虑,终究随着青烟飘散在太庙的藻井之上。

赏析

这首《昭感》乐章以庄严典雅的笔触,构建出唐代太庙祭祀时神圣肃穆的时空场域。开篇"铿锵韶濩"四字如编钟乍响,《吕氏春秋》注韶濩为"汤乐",此处既实指祭祀雅乐,又暗喻礼乐文明的传承。学者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特别指出,唐代庙堂乐章"以金石之声寓天道循环","肃穆神容"的静态描写与铿锵乐音形成动静相生的艺术张力。

"洪规赫赫"二句采用叠词修辞,吴相洲在《唐代歌诗研究》中分析此为"典型庙堂语式":洪规指宇宙法则,祠典为人间仪轨,"赫赫"与"雍雍"的声韵呼应,构成天人感应的神圣图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认为,这种对仗"将祭祀提升到宇宙秩序的高度",体现"礼乐文明对天地精神的摹写"。

下阕"已周三献"暗含《周礼》"三献之礼"的典故,葛晓音教授在《唐诗流变论》中指出,诗人用"乘六龙"化用《周易》乾卦爻辞,使祭祀仪程获得《易经》"时乘六龙以御天"的哲学深度。末句"虔诚有托,恳志无从"以矛盾修辞收束,台湾学者柯庆明在《中国文学的美感》中解读为:"有限之人面对无限神明的典型心境",这种"欲诉还休"的笔法,恰合《文心雕龙》"祀天之辞,贵在诚而不匮"的审美要求。

全篇通过金石雅乐、周礼典仪、周易意象的三重叠加,形成"音—形—义"的完美统一。傅璇琮在《唐代文学史》中盛赞此作"以十四字浓缩礼乐精髓",其艺术价值在于用最精简的庙堂语汇,构建出"天人相感而物我同虔"的崇高境界。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章以金石之音开篇,'铿锵韶濩'四字顿生庙堂雅乐之象,复以'肃穆神容'勾画祭祀庄严肃穆之境。洪规祠典二句,典重高华,俨然见汉唐气象。"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郊庙乐章体要

"六龙周献之语,暗合《周易》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非徒言车驾仪仗,实喻天子祭天之诚通于神明。末句'恳志无从'尤妙,虔诚至极致处,反生无言可表之叹。"
——近代·王国维《观堂礼乐札记》

"郊庙歌辞贵在简而能奥,此章十六字中,礼乐、时空、人神交融。'雍雍'二字叠用,既状钟吕谐和,复显礼制之盛,可谓一字千钧。"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