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晋昭德成功舞歌。武功舞歌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拨乱资英主,开基自晋阳。一戎成大业,七德焕前王。
炎汉提封远,姬周世祚长。朱干将玉戚,全象武功扬。
睿算超前古,神功格上圆。百川留禹迹,万国戴尧天。
既已櫜弓矢,诚宜播管弦。跄跄随鸟兽,共乐太平年。

佚名

译文

拨乱资英主,开基自晋阳。
平定乱世仰仗英明的君主,开创基业始于晋阳。
一戎成大业,七德焕前王。
一次用兵便成就伟业,七种美德光耀前代君王。
炎汉提封远,姬周世祚长。
汉朝疆域辽阔,周朝国运绵长。
朱干将玉戚,全象武功扬。
朱红的盾牌配上玉饰的斧钺,尽显武功的辉煌。
睿算超前古,神功格上圆。
英明的谋略超越古人,神奇的功绩感通上天。
百川留禹迹,万国戴尧天。
大禹治水的足迹留在百川,万国敬仰尧帝的仁德。
既已櫜弓矢,诚宜播管弦。
既然已经收起弓箭,确实应该奏响管弦。
跄跄随鸟兽,共乐太平年。
欢快地跟随鸟兽,共同享受太平盛世。

词语注释

拨乱:平定乱世。
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的发祥地。
七德:指武王的七种美德。
炎汉:指汉朝。
姬周:指周朝。
世祚:国运。
朱干:红色的盾牌。
玉戚:玉饰的斧钺。
睿算:英明的谋略。
格:感通。
上圆:上天。
櫜(gāo)弓矢:收起弓箭。
跄跄(qiāng qiāng):形容舞步有节奏的样子。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晋昭德成功舞歌·武功舞歌二首创作背景

这两首颂诗诞生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4),是为祭祀太庙武功舞所作的仪式乐歌。彼时后晋高祖石敬瑭以"拨乱英主"之姿,借契丹之力灭后唐称帝,定都汴梁,却因割让燕云十六州而背负历史争议。舞歌中"开基自晋阳"正是暗喻石敬瑭以河东节度使起兵于晋阳(今太原)的创业史。

诗中"七德焕前王"典出《左传》"武有七德",将石氏政权比附周武王功业;"炎汉提封远"以汉、周喻中原正统,试图为后晋的合法性构建历史脉络。而"櫜弓矢""乐太平"等句,则折射出天福后期战事稍息,统治者欲以礼乐粉饰太平的政治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郊庙歌辞多由宫廷文臣集体创作,沿袭《诗经》颂体四言格式,辞藻华美而意蕴板滞。其价值在于保留了五代礼乐制度的吉光片羽,亦反映了乱世中割据政权对"尧天禹迹"的符号化追慕——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衰世之颂声,每倍蓰于隆时"。

赏析

《郊庙歌辞·晋昭德成功舞歌·武功舞歌二首》是唐代郊庙乐舞中的雄浑篇章,以史诗般的笔触歌颂晋朝开国武功与太平盛景。其艺术魅力在于将历史叙事、政治颂扬与天地意象熔铸为庄重典雅的乐章。

一、开篇如金石交鸣
"拨乱资英主,开基自晋阳"以雷霆之势展开历史画卷,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指出,此处化用《尚书》"一戎衣天下大定"典故,"七德"语出《左传》武有七德,通过经典意象的层叠,将晋武帝司马炎比作周武王般的圣主。青铜器铭文般的简练语言,赋予开国战争以天命所归的神圣性。

二、时空交错的恢弘气象
"炎汉提封远,姬周世祚长"二句,钱志熙《汉魏乐府研究》解读为"以汉周喻晋,构建德运承续的合法性"。朱干玉戚的礼器与"百川禹迹"的自然意象相映,形成人文与天地对话的壮阔场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乐府诗选》特别推崇"万国戴尧天"的意象经营——以尧舜之世喻当下,使政治颂美获得超越时空的永恒质感。

三、武德与文治的辩证美学
后四句展现唐代礼乐思想的精髓。任半塘《唐声诗》强调"櫜弓矢"与"播管弦"的转折:"弓矢纳囊的视觉意象,化作管弦声波的听觉延展,完成从武功到文治的艺术转化"。而"跄跄随鸟兽"化用《尚书·益稷》"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学者葛晓音认为此句"以原始巫舞的狂欢精神,消解了庙堂文学的板滞"。

四、情感结构的双重奏
全诗情感如黄钟大吕般起伏。前半部如吴相洲《唐代歌诗研究》所言:"金石之声中有血脉偾张的创业激情",而后半部转入"共乐太平年"的圆融之境。台湾学者李丰楙指出,这种从"武"到"舞"的情感转换,实为"通过仪式表演完成集体记忆的重构"。

此诗的价值,正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总评:"将冰冷的政治叙事转化为温热的艺术体验,在四言古体中注入盛唐气象,代表庙堂文学所能达到的美学高度。"其意象之雄浑、情感之跌宕、用典之精微,使之成为唐代雅乐歌辞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 明·胡应麟《诗薮》评曰:"'一戎成大业,七德焕前王'二句,骨力雄浑,直追汉魏。以简劲之笔写开国气象,犹见斧钺铮鸣之象。"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睿算超前古,神功格上圆'十字,包举宇宙而含英咀华,非虚美之辞,实有庙堂金石之音。末章'跄跄随鸟兽'句,化武为文,深得《箫韶》九成之意。"

  • 近代学者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特别指出:"'朱干玉戚'之象与'百川禹迹'之境并置,此周礼六舞遗韵在晋辞之复活,以器物之古雅升华为精神之古雅。"

  •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概说》赞叹:"两组舞歌如青铜器上对称的夔纹,前首述开创之烈如雷如霆,后首颂治世之隆如圭如璧,实乃郊庙文学中'武功文德'二元结构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