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晋昭德成功舞歌·武功舞歌二首创作背景
这两首颂诗诞生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4),是为祭祀太庙武功舞所作的仪式乐歌。彼时后晋高祖石敬瑭以"拨乱英主"之姿,借契丹之力灭后唐称帝,定都汴梁,却因割让燕云十六州而背负历史争议。舞歌中"开基自晋阳"正是暗喻石敬瑭以河东节度使起兵于晋阳(今太原)的创业史。
诗中"七德焕前王"典出《左传》"武有七德",将石氏政权比附周武王功业;"炎汉提封远"以汉、周喻中原正统,试图为后晋的合法性构建历史脉络。而"櫜弓矢""乐太平"等句,则折射出天福后期战事稍息,统治者欲以礼乐粉饰太平的政治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郊庙歌辞多由宫廷文臣集体创作,沿袭《诗经》颂体四言格式,辞藻华美而意蕴板滞。其价值在于保留了五代礼乐制度的吉光片羽,亦反映了乱世中割据政权对"尧天禹迹"的符号化追慕——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衰世之颂声,每倍蓰于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