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长安皇城被霞光浸染,太庙的青铜簠簋折射着庄重光芒。当《享太庙乐章·通和》的雅乐在殿宇间响起,我们得以窥见开元盛世那场精心构筑的仪式现场——唐玄宗正以最隆重的"三献礼"祭奠列祖列宗。
考古发现的唐代乐悬制度显示,太庙雅乐需以宫悬四面排列,编钟磬各十二架构成天地阴阳之和。而这首郊庙歌辞的诞生,恰逢713年玄宗初定太平公主之乱,亟需通过礼乐重构统治权威。史载当时太常寺精选"十二和"雅乐体系,《通和》作为迎神曲,其"停停凤举,霭霭云升"的意象,实为对《周礼》"六变致天神"仪轨的唐代诠释。
细读"福覃贻厥"四字,可见化用《诗经·大雅》"贻厥孙谋"的典故。敦煌P.3608卷子记载的唐代祀仪程序证实,此辞演唱时,太祝官需执珪璧面北而跪,与"仙座爰兴"的歌词形成时空呼应。那袅袅升腾的祭香烟气中,既飘荡着对贞观之治的追慕,亦暗含玄宗开创盛世的野望。